随笔散文旅行故事

故乡纪行│秦岭

2017-05-30  本文已影响39人  西秦木子

文/西秦木子

第一次清晨上秦岭,汽车在之字形公路上慢跑(时速40公里左右),山风从打开的车窗进来,呼呼的钻进衣服,在皮肤上漫开,浸人心脾的凉。几分钟之后,手臂已冻得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高山流水,绿树成荫,牛奶一样的雾岚在山间飘荡。汽车沿70度角上升的公路行驶,很快进入云雾之中,云里雾里,如在仙境。

此处所说的秦岭,是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车从宝鸡出发,沿S212公路行驶,途径大散关、黄牛埔、红花铺、凤州,止于双石铺。全程106公里,用时2.5小时。双石铺是我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是我此行的第一站。

沿途特色农庄星罗棋布、旅游景点层出不穷,展示出近年旅游开发的硕果。最耀眼的是那些村庄,之前都隐藏在山中,08年汶川地震之后,大搞移民搬迁和危房重建,都搬到了公路两边。一色的白墙黑瓦,山墙有高高的墙垛,类似江南民居结构——完全不是之前的样子了。跟司机聊天,说是新农村建设,政府统一规划的。

上山慢行,汽车发动机吃力地嗡嗡叫着,有时觉得一口气憋的实在不行了,司机快速换档,再踩一脚油门,汽车喘口气又继续往上爬行。过了大散关,开始下行,终于轻松了。司机挂5档,右脚踩在刹车上任汽车顺山势狂奔。胆大的司机,为了节省油,直接挂空挡,由汽车在山路上风驰电掣,只在转弯的时候点一脚刹车。这样做的司机,大都是常年在秦岭上开车的,对路况非常熟悉。外地司机相对比较谨慎,下行时速一般控制在60公里以内。进入凤县境内,熟悉的山水映入眼帘,我自然被带回到30年前。

那时在凤县中学读书,周末回家,一般都是搭乘三线工厂的便车,那种绿色的解放牌卡车。三俩个同学,空车时站在车厢的前面,装有货物时趴在货物上面,面朝前方,任猛烈的山风吹拂。开始睁不开眼睛,练过一年半载之后,即可达到眼不眨气不喘的境界。晚上白天,春夏秋冬,翻越秦岭,内心被一股强大的英雄气概填充,不以为苦,反觉得快乐、自豪,仿佛自己通过了某种特别考验,正成为无前不往、无往不胜的大英雄……那些年轻的身影,似乎还在这条路上,就在车窗外,伴我一起飞。可惜出租车没有天窗,我的身体不能钻出车顶,张开双臂,和他们PK。我只能把头和右臂小心地伸出窗外,像一个受伤的老兵,向他们挥手致敬。

30年.秦岭还是那个秦岭。山水依旧,人却老了。好在当年几百次穿越秦岭,被风、雨、雪反复锤炼的心依旧年轻,依旧残留些些当年的豪情。千里奔袭,只为相聚。秦岭,我来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