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6

2022-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艺凡会发光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第一章:这世界有救吗之韩非:治国还需庶人剑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韩非子,和儒家和墨家有啥区别呢?

易中天:韩非讲的故事,最有名的是“矛盾”。这故事说,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先说自己的盾什么矛都挡得住,又说自己的矛什么盾都戳得穿。有人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何?那人傻眼。

艺凡:这和仁爱礼乐有啥关系呢?

易中天:也有两个故事,一个叫“秦伯嫁女”,一个叫“买椟还珠”。第一个故事说,秦国的国君嫁女儿,送了七十个盛装打扮的丫环作陪嫁。结果,晋公子喜欢丫环,不喜欢公主。第二个故事说,楚国的商人卖珍珠,用香木做成盒子,还要“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结果郑国人买了盒子,退回珍珠。

艺凡:结论是什么呢?

易中天:内容与形式是一对矛盾。仁爱与礼乐,正是这样的关系。仁为礼之本,故仁爱就是内容,礼乐就是形式。一个人,不能卖矛又卖盾。因此,不能既要仁爱,又要礼乐。

艺凡:仁爱和礼乐,哪个好?

易中天:都不好。如果仁爱很好,何必要有礼乐?所以,仁爱不是好东西。

艺凡:那礼乐呢?

易中天:礼乐更加要不得,因为礼乐是用来给仁爱遮丑的。这样虚假骗人的玩意,怎么会是好东西?虚假的美掩饰着真实的丑,这就是韩非眼中的礼乐与仁爱。于是,韩非就这样用他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论,逻辑地同时否定了仁爱与礼乐。

艺凡:这是韩非子的观点,孔子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论者。

易中天:所以说,儒家与法家,简直鸡同鸭讲。不过,如果墨子再世,却会同意韩非。事实上墨法两家虽然根本对立,却相互同情,因为他们都是功利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韩非子认为爱不但没用,还误国。

艺凡:理由是什么?

易中天:韩非说,楚国有个良民,父亲偷了羊,他去官府举报,结果被官员杀死,罪名是“不孝”。鲁国有个孝子,因为家有老父,每次打仗都贪生怕死,结果孔子推荐他做官,理由是“仁孝”。还有一个故事,也能证明这一点。这故事说,伍子胥逃出楚国,被守关的官吏捕获。子胥说,大王通缉我,是想要我一颗宝贵的珍珠,不过现在已经丢了。你要是把我送回国,大王问起来,我只好说珍珠被你私吞,你看着办吧!

艺凡:怎么办?

易中天:那守关之吏把伍子胥放了。由此可见,管用的不是什么爱,而是威胁利诱,严刑峻法。这就是韩非的剑。

艺凡:这也和时代有关,韩非子是战国后期了,这时,历史已经从贵族和君子的时代,变成了平民和小人的时代。理想主义成为绝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才是主旋律。

易中天:然而理想主义从来就不可或缺。事实上,正是这些未必能够实现的理想,保证了中华文明不至于像亚述文明和罗马文明那样,随着帝国的崩溃而消亡。更有趣的是,孔子和孟子代表的儒家,墨子代表的墨家,杨朱、老子和庄子代表的道家,社会理想又各不相同。也正是这些不同的理想,包括韩非代表的法家主张,凝聚了华夏民族的集体智慧,体现出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这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非常值得我们去追寻,去探讨。

艺凡:那么,怎样的社会才是好的?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

到此,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第一章学习完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