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瑶
《资本下乡与“三农”发展的关系辨析》
资本下乡不是简单针对农业一个方面,在村庄社区中,农业、农村、农民这三方面休戚与共、高度相关。资本下乡在对农业发挥作用时,必然也对其他两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学术界对这方面的分析多是单方面的,因此作者在资本下乡与三农关系的框架下,来探讨资本下乡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一、资本下乡与农业发展
积极作用:1.资本下乡为农村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投资不足困境,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机械化。
2.资本下乡促进土地集中经营,有利于农业集约化和规模经营。
3.资本下乡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资本下乡投资产前、产后等领域,增加农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
5.资本下乡产生了“知识溢价”,进入农村后引入科技人才管理人次。
消极作用:
1.资本下乡后工商企业取代小农户成为新型经营主体,出现“农业企业化”趋势,面临监管困境和道德风险。
2.部分工商资本进入农村真实目的是通过土地流转来套取国家的支农资金,并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挤压了那些真正发展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机会和利益空间。
3.由于资本逐利性,企业在承租土地后出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严重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产量稳定,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4.一些工商资本在无法盈利情况下会退出种植环节,将土地分级转包,产生土地食利者阶层。土地食利者阶层向下层层层收取租金,增加种粮者成本。
综上,理论上资本下乡为农业提供资金、管理,技术支持,实际上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二、资本下乡与农村治理
积极影响:
1.村组织机构被激活
2.强化农民组织性,农村组织化程度提高。
3.村社自主性得到激活
4.巩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社自主性、组织性被激发后,农民在与企业谈判过程中地位得到提高;同时自主性和组织性被激发后提升了农村文化水平。
消极影响:
1.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遵循地方政府公主义逻辑,鼓励工商资本进村
2.工商资本发展规模农业,需要大面积土地,进而促进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强制流转、混混流转等现象,影响政府与农民,企业与农民关系
3.影响村庄阶层结构,加剧了村庄两级分化。农村精英被工商资本吸收,中等收入阶级被工商工商企业打败,被迫外出务工,低收入阶层获得的土地流转金和工资收入难以维持生存,也外出求生。多层结构简化为有生存能力阶层和无生存能力阶层,从长期看这影响农村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