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写作路上面临的困境
在7月中旬的时候,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写作100天计划。
从那天开始,我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并且把文章发布在简书上。一开始,我给自己制定了每天2000字的写作计划,我以为自己做不到,毕竟之前写过最长的文章也只不过是一千多字。
但没想到,竟然能毫不费力地写下来。最长的一篇文章我写了5000多字,写完之后,我自己都惊讶不已,我竟然可以写这么长。这种状态坚持了大约了50天,也就是说,我有50篇文章字数都在2000字以上。总字数大约有12W字,
都说输入决定你的输出,我想我能写出这么多字,和我之前看了那么多书有关。
但之后,我的写作状态每况愈下。我已经把我的输入榨干净了。在这之前都是写一些干货文,比如精力管理等等,一些说教、阐述类的文章。
但这些文章,更多的是我从书中学到之后自己感悟的,如果从我自身来说,可能从实践上,我能做的并不多。我虽然将其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但实践方面却没有太多。
所以,我停止了此类的写作方向。我开始转到人物故事类写作,我写了钱学森、林则徐等等人物,虽然自己的文笔不是很好,但写他们需要查阅一些历史资料,所以也更清楚了他们所做的事迹。但我发现自己写的人物故事类特别干瘪,不能吸引人,只是单纯地枚举他们的故事而已。
所以,这样的文章我写了不到十篇,这时我的字数累计到了14w字左右。
但这时,我已经到了江郎才尽的时候,我不知道去写什么主题、以及如何写一篇好的文章出来。
但我的写作100天计划已经定下了,所以必须完成我的目标。为了能完成100天的计划,我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每天只需要写1000字。这时候,我在微信读书上看到了余光中的散文,我被那种优美的文字所吸引。
于是,我开始写散文,之前散文我也读过,但很少去研究散文,既然现在要写散文,我开始来研究散文,我买了梁衡老师的《把栏杆拍遍》,梁衡老师的散文是大师季羡林都相当认可,并且认为他属于经营派——也就是说每一篇散文都是经过深深构思而写成的。
于是我开始模仿着梁衡老师来写散文,模仿着他的人物散文写过李清照、范仲淹等等,也发现好的散文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更是有着浓厚的精神内核。
但写着写着,我又到了新的坎,虽然模仿了很多文章,但我不知道自己去构思一篇好的文章,虽然有材料我也能写出一篇既有精神内核又有着不俗外表的散文,但我觉得我的散文太过于千篇一律,文虽有新意、但结构并不新意,这样的文章读久了就味同嚼蜡。
我又不知道自己该如何下笔了,只是我现在的问题在于搜集素材已经组织素材,我相信自己能够写出一篇有新意的文章,但如果素材不多,就谈不上筛选素材。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仅仅以路人皆知的几个平凡素材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我自认自己还没有如此实力。
所以,我还需要练习自己搜索素材,并且提炼素材的能力,在从中找到一个独特的点,由点到面,围绕着一个精神内核,塑造出出一篇活生生的文章来。
其次,从我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章,以及做一名成长教练的经历来看,我对“精准”两个字有着很大的感触。精准意味着什么呢?对于咨询师来说,精准意味着效率以及专业,对于写作来说,精准意味着让读者更快地领会你的意图,以及更细致地刻画出一副画面来。
而精准来自于丰富的积累以及不断地回顾,精益求精。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写作者,在升级打怪的路上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但不要停,往前看,往后看,走好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