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信守承诺,回乡娶妻

2023-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字杂谈

1978年,北京知青考上大学,告别农村对象,离开前夜,两人难分难舍。在知青上大学期间,村里人都劝农村姑娘别等了,他不会回来的。谁料,4年后,结局令人意外。

1968年,刘小勇在母亲的嘱托下,和同学来到陕北米脂县的山村插队落户。

他们下了火车,坐班车、牛车,又步行,来到满目黄土的窑洞,看着简陋的窑洞,知青们心里凉了半截。

当天疲惫不堪的知青们,躺在床上很快陷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响起了哨子声,伴随着喊声:“起床了、起床了...”

当知青们衣衫不整、打着哈欠出来时,只见队长沉着脸、瞪着眼:“今天先吃饭,就这一回,明天不起床就没饭吃了。”

但是第二天,有的知青们没有放在心上,当磨磨蹭蹭起来时,食堂没有留饭,只得饿着肚子下地了,那天起来晚的知青苦不堪言。

从那天起,再也没人敢晚起床。

就这样,知青们不得不适应,下乡的生活。

当时正值春耕春播,知青们的工作,主要是挑粪到田里。

这天,下着小雨,崎岖的路上有些湿滑,刘小勇挑着一担粪,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突然脚底一滑,掉进了沟里。

刘小勇感觉浑身疼,半天爬不起来。

队长听说吓了一跳,跑过来背起他,找到队上赤脚医生王海林。

经过检查,刘小勇多处都是外伤,但右胳膊骨折了,需要休养。

受伤后的刘小勇,没有回到知青点,一直住在王海林家养伤。

平时熬药、做饭,都是王海林的女儿王爱娟。

她是一个活泼爱笑的女孩子,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养伤的刘小勇,觉得受伤的日子也挺好。

两人在相处中产生了感情,即便伤好,刘小勇也没有回到知青点,依然住在王海林家,还跟着王海林学医术。

王海林说:你很有天份,好好学会有出息的。

1974年,王海林病得很重,临终前,拉着刘小勇和王爱娟的手,叮嘱道:“小娟就交给你了,拜托了。”

刘小勇含着眼泪,紧紧地拉着王爱娟的手,狠狠地点点头:“您放心,我会照顾好小娟...”

王海林去世后,刘小勇凭借着学习的医术,给人看看小病小伤,有人戏称:“这一跤摔得好!”

作为准女婿的刘小勇,承担起对王家的责任,虽然没有结婚,在队里已是公认的一家人。

图片来自网络

1977年恢复高考,刘小勇考入北京医科大学。

这时村里人都议论纷纷,本来笃定地王爱娟,心里也是患得患失,担心刘小勇一去不回。

临行前夜,她来到刘小勇的房间,扑进他怀里,哽咽道:“小勇哥,你还会回来吗?”

刘小勇紧紧地搂着她:“你放心,我会回来娶你,明媒正娶,你等着我。”说完,把王爱娟送回自己的房间。

在刘小勇上大学的四年间,很多人劝王爱娟:不要幻想,现在哪有知青回农村,别耽误了。

然而,王爱娟始终不肯放弃,坚定相信刘小勇会回来。

两人在四年间的书信从未断过。

1982年,刘小勇大学毕业,分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

第二年,刘小勇回乡接王爱娟,两个举办婚礼,结为夫妻,婚后育有一儿一女。

现在,刘小勇已经退休,与王爱娟过着含饴弄孙的日子。

刘小勇做了一辈子医生,和他的岳父一样,做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

他常说:之所以有今天,感谢下乡摔了一跤,因为摔跤找到了一生的伴侣,摔出了一生的事业。

人如以诚信为本,就能塑造完美人生。诚信是为人的基点,诚信是事业的支点,诚信是成功的起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