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祈同伟的背后,是阶层的焦虑感
2017-04-28 本文已影响43人
子不语先生
同情祈同伟的背后,是阶层的焦虑感
上周日,随着《人民的名义》逐渐接近尾声,和同学聊起祈同伟的人物命运将会止于何处时?同学一针见血地指出:他那么孤傲决绝的人,结局肯定是自杀,不可能接受侯亮平们的审判。
剧中结局证明了这个判断:祈同伟饮弹自杀于孤鹰岭,这个他光荣与梦想开始的地方,最终埋葬了昔日英雄,看罢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同情那个原本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就能改变命运的热血青年,却在权贵一而地“考验”捉弄下,由开始的不甘,奋斗,希望,挣扎,无力,最终绝望屈服的祈同伟。
其实,从他跪下向权贵的女儿求婚的那一刻,正如他所说,他的心死在了那天正午。同时,这也开始了他的命运悲剧。内心骄傲的祈同伟,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必将会不择手段夺回自己失去的尊严,而权力是最好的通行证,又遗憾的是权力的争夺往往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被权力操控和玩弄的命运,让人们不禁想到了芸芸众生中的自己,顾影自怜,进而不寒而栗。
多数人不正和祈同伟一样出身在社会中下阶层,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有后台,甚至出身贫寒,他们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流动,打破固化的阶层封锁,实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但是,
祈同伟被捉弄的命运,赤裸裸地打破了靠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的一厢情愿,引起了现实世界中下阶层的普遍的焦虑不安。同情祈同伟也是在同情自己。
关于爱情
他说,穷孩子连饭都吃不饱,有什么资格谈恋爱。出身贫寒的他,大学的第一双回力鞋还是自己喜欢的女孩送的。我在想祈同伟收到新鞋时该是怎么样的一种滋味。
知乎上有个回答:“当我心无牵挂时,贫穷对我来说只是晚上吃馒头和吃牛排的区别,无损我的快乐,可当我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才深深的感受到了什么是贫穷所带来的自卑,非常”。
决绝的骄傲往往来自漫长的自卑。
祈同伟爱高小琴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