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思考】谈谈内容平台的几种角色
【听风思考】谈谈内容平台的几种角色
2018年,区块链相关的内容平台爆发。各个平台在运营方面使出浑身解数,吸引用户扎根。我今天从平台的几种角色,来谈谈对运营的看法。
自2011年移动互联网元年以来,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快速发展,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已成为当下的主流媒体渠道。在这些平台中,大概有三种角色。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大概是这样。1、平台方。平台方即一个商场。这个商场里面卖的东西不是衣食住行的实物产品,而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精神需求的产品。这里有卖生活技能,有卖心灵鸡汤;可以帮你解决问题,也可以帮你杀时间;你能公开把酒论英雄,也能背后Diss键盘侠。平台方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这个场子开得红火。因此得招商,邀请有名气的内容生产厂家(比如南宫远,金马,异客等等)过来开店,也得让消费者玩得开心,买得放心,拥有良好的购物体验。今日头条通过千人千面算法判断每个人的可能喜好,通过大数据排查文章抄袭,将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伺候得很好,因此造就了今日头条的千亿估值。
2、内容生产者。内容生产者就是微信公众号写手,微博博主,今日头条作者和抖音号运营者等等。他们的身份就是手艺人,用自己擅长的技能生产出产品,供应给消费者。像武大郎那样靠卖烧饼就能娶到漂亮媳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是特色化定制经济。每个手艺人需要不走寻常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才能获得一线生机。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定位好消费市场,如果不能找到大而全的蓝海市场,就在小众市场中做到第一。
3、内容消费者。这些是平台和内容生产者要伺候好的大爷。移动端的兴起,让消费者的时间被各种应用切得细碎,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耐心,让他们的品味变得挑剔。一款产品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引起用户的兴趣,那就成功了一半,抖音短视频便是如此。10s一个的短视频,让人很有观看欲望。但是他们也并不能随意挑肥拣瘦,因为他们在平台也需要付出,时间和注意力。很简单,同一段时间你看了鸡汤就不能看笑话。
然而,通证经济的问世,让内容平台出现了一种新的角色,内容投资者。
拿币乎来举例,除了币乎平台,作者,读者,还出现了一种角色——专业点赞者,我把他们称为内容投资者。
在币乎白皮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KEY 将被用来激励以下行为:
1) 发布优秀内容;
2) 发现优秀内容;
3) 管理和培养优秀主题版块。
这三种行为中,发布优秀内容,大致对应内容生产者;管理和培养优秀主题版块,这是是说版主,大致对应平台方;而发现优秀内容,并不是指普通读者(消费者),更是指内容投资者。
在没有通证经济的激励机制之前,普通的内容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是,使用阅读产品(阅读文字、观看视频或听音频)-觉得不错-付费订阅或打赏,这是个人和产品之间的两者互动关系。如果把场景回归到币乎中,这种行为就是一些佛系选手,阅读,佛系点赞。
而在币乎中,由于越早发现优秀内容(当然,这里我们不谈优秀内容辨别的方法),就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这就促使很多普通消费者变成了专业的内容投资者。投资者考虑的第一要务是逐利,怎样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就会采取怎样的方式(机器人除外)。于是,一些专业选手花钱买了高权重KEY,专业的点赞手机(手机不装其他软件,只装币乎),每天全职点赞。据坊间传闻,普通人每天能获得千分之一的收益已经算不错的点赞成绩了,即1000万权重,每天点赞获得1万KEY,而专业选手每天点赞能获得3万KEY。真是术业有专攻啊。
这里提到内容投资者当然并不只是想说上面这些专业点赞者如何厉害的话题。而是说,通证经济让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这样。曾经有人提过将抢赞改为点赞只与权重有关,去掉时间因素,只留下权重因素,这样就会鼓励用户买KEY,锁KEY,保证KEY的价格。那些买了专业抢赞手机的用户首先就不答应了。因此,平台在设计机制时,需要考虑一个新角色的感受,这也是一种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尝试。给平台多一点时间,一起努力探索吧,也希望各位爱意拳拳的用户在提意见时,能多考虑几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