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王的技术水平,齐威王,韩懿侯,赵成侯———跟我一起读资治通鉴
公元前370年,辛亥年,烈王六年
齐威王朝拜了周烈王,当时周王室势力微弱,诸侯国都不来朝拜了,唯独齐国来朝拜周王室,天下的人都更加称赞齐威王的贤德。
赵国攻打齐国,到达陻地。
魏国在怀地打败赵国军队。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您到了即墨,毁谤您的言论每天都有,然而我派人巡视即墨,发现田野荒地得到开辟,百姓丰衣足食,官府无事,东部地区得到安宁。我知道这些诋毁是因为您不奉承我的左右近侍谋求内援的缘故。于是封赐给他万户的封邑。召见阿地的大夫,对他说,自从您镇守阿地,每天都有称赞您的言语传来,可是我派人巡视阿地时却发现,田野荒地没有的到开辟,人民都贫困饥饿。过去赵国攻打陻地,您没有救援。卫夺取薛陵,您不知道。所以您用重金来打点我的左右来获得称赞。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和那些替他说过好话的大臣。于是大臣们都感到害怕,不敢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得到治理,强过当时天下的其他诸侯国。
楚肃王薨逝,没有儿子,立了他的弟弟良夫为楚宣王。
宋辟公薨逝,他的儿子宋剔成即位。
公元前369年,壬子年,烈王七年。
日食。周烈王崩,他的弟弟姬扁即位,就是周显王。
魏国大夫王错出逃到韩国,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大乱,可以攻打夺取魏国。韩懿侯就跟赵成侯一切攻打魏国,在浊泽地区大战,大败魏军,包围了魏国。赵成侯说,杀掉子罃,立公中缓为魏王,然后割地退兵,这是对我们两国有利的方案。韩懿侯却不同意,他说,杀掉魏国国君,是残暴的行为。割地退兵是贪婪的行为。不如把魏国分成两国,这样它比宋国,卫国这样的小国还不如,我们就不用担心魏国的威胁了。赵国人却不听,韩懿侯因此不高兴,连夜带了自己的兵马回国了。赵成侯一看,也觉得没意思了,也带兵回去了。于是子罃就杀了公中缓,自己做了国君,就是魏惠王。
太史公司马迁这里评价说魏惠王之所以在被打败的情况下还没有死掉,国家也没有分裂,是因为韩赵两国意见不合,如果听了任何一家的计策,魏国必定分裂。所以说,国君死时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他的国家就会被攻破。
同样作为国君,每个人的水平却不是一样的。齐威王不受身边奸佞的蛊惑,知道实地考察官吏的业绩,所以能够分清谁是谁非,能够选贤任能,把国家治理强大。国君应当适当立威,当庭烹杀无用佞臣,是警告,是震慑,是国君之威的展示,所以齐国的大臣们才能恪尽职守,不敢再玩忽职守。这是一个国君的决断素质。可是韩懿侯,赵成侯合力攻打魏国,既然出兵,既然已胜,就不应该有妇人之仁。也许韩懿侯当时想到了魏文侯时的兄弟之国的感情,那你攻打魏国之前干什么了,这不就是当了那啥还要立那啥吗?斩草不除根,将来魏国休养生息之后,难道不会卷土重来吗?赵成侯更是好笑,韩懿侯走了,那是他的事,为了赵国国家利益,就按自己的想法做吧,什么都没干,带兵走了。给魏国一个反思重建的机会。这是敌国战争。战国,无兄弟皆敌国,不可能共存吗,这都不明白,当什么国君呢。将来统统丢家灭国,实在是自己的国策出现了问题。所以将来秦国的统一六国不是没有道理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为一国之主,没有点长远眼光怎么混呢?今天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当大王也是需要有点技术水平的。
周纪第一卷就结束了。明天开始第二卷,开启周显王时代的故事。秦国要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