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别人的妈,带娃还顺便拿了个状元!厉害了!
今天一早被一新闻唬到了:哺乳期妈妈成状元!而且是零基础备考!

这消息一出,可酸死了两类人,一类是:法学专业生。专业司法考有多难考我不知道,但法学的艰涩难背我也是稍微领教过的,大学时选修了门《国际商事仲裁法》(好像是叫这个)。
结果整学期下来,我就只记得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这两个无关紧要的词,那时,我真宁愿背一百遍讨厌的《长恨歌》,也不愿再看这些枯燥鬼。


第二类酸的便是我这类妈妈,说好的“一孕傻三年”呢?对于我这种产后连个奶瓶转身都能忘的人,她能把如天书般的专业术语背下来已经让我佩服到五体投地,还“顺手”拿了个状元,而且是哺乳边期间就开始的,我真要把她当大神膜拜了都。

要知道,与吃配方奶的妈妈比起来,选择哺乳的妈妈在身体及精神上可要折腾多了。比如,孩子哭了不舒服了,80%只能往你怀里放,别人想帮也帮不了,因为奶源就是你自己啊;
又比如,你累死了不想吃饭只想睡觉。不行!你不能瘦,你不喂饱自己怎么喂饱宝宝?
又比如,天天吃催乳餐吃得都要吐了,好怀念街边烤串,好想吃香喝辣啊!不行,那些东西宝宝怎么能吃?
再比如,我压力很大,心情不佳,快要得产后抑郁了,好暴躁好想爆发!不行,妈妈的情绪直接会产生“毒素”乳汁,对宝宝的情绪和健康很不利,所以你不能发脾气,要开心,要快乐,要快乐,要快乐,懂么?
快乐、快乐你妹啊!老娘就只想大吼一声,然后倒头大睡72小时,千万不能来吵我,谁吵跟谁急。
刚做了妈妈的便朋友见我这样,不同意了,指着其中一段说:“她家人极力支持,肯定也帮忙带,你没看她10个月后直接扔给亲戚带了?”她看向我,眼里有着新晋妈妈的敏感与矛盾:“这样好吗?她考了状元,很快也会开始相关的职业生涯,这孩子才一岁多,宝宝三岁前,妈妈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那什么时候选择自己的职业或梦想才适合?我笑着问她,3年后?5年后?10年后……
她支支吾吾说不出了。
其实大多数妈妈理想中的状态大概就是,陪伴宝宝,不想错过宝宝每一个瞬间;同时事业梦想又不落下,宝宝长大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可是,这基本是鸡汤励志文里的桥段,现实中即使有,必定也是先舍弃了某部分,才换来最后的完美,就像这个状元妈妈,疯狂想念、离不开宝宝、失眠甚至抑郁,这些煎熬,她一个也没少经历。
“但我还是觉得她应该再等等,即使多等一年,孩子也大了点,她也可以少受点苦。”朋友还是觉得不妥。
呵,我不是鸡汤大师,无法解答这些辩证题。
不过,最近在看台剧杨丞琳的《茶蘼》,才6集的剧情说到关于人生选择的AB面:你选择的每一个条路,都是以牺牲一些东西为代价!
既然选择任一条路都是徒劳遗憾甚至后悔,为什么不选择勇往直前呢?
我深以为然。
当下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想做的事,为什么要等到1年后?谁知道我那时又会遇见什么鬼?
一个有爱且内心自由独立的妈妈,即使她选择职场或其他自由事业,她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置身于无爱冷漠的环境中;而一个无爱的妈妈,即使她选择的是全职妈妈,也不见得她的孩子就能感受到“陪伴”的意义。
事在人为。
再说一遍,这个状元妈妈真的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