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
我生活在北方,自小就没见过真正的竹子。喜欢竹子,只是因为文学作品和古诗词的缘故,并不熟悉她的习性。
在原来的学校,栽种过竹子,可能是土质的原因,没有栽活,曾引为憾事。如今的校园里,长有一丛翠竹,有些年岁了,只是竹竿很细,叶子也多干枯,可能春天风太多,种植太密,没有看到长粗的痕迹,且大多斜着身子,并无想象中的挺拔翠绿,不是心目中竹子形象。
上网搜索,知道是毛竹,应该是长得很快的品种,可能是不惯我们这儿的气候,所以一直没有旺盛地生长,只占据在校园的一角,并不引人注目,没有长出我喜欢的样子,有些失望,也让我觉得自己只是叶公好龙般地喜欢而已。
看到竹子那样挨挨挤挤的,已经透不过气来,开春,便砍去了一些,顿觉疏疏朗朗,亮堂了许多,也喜欢在课间到竹丛中流连一番,觉得功夫并没白费。
让我没想到的是,过了不久,冒出了一丛密密的竹笋,比原来的面积大了不少,长势凶猛,几天功夫就长高了,粗壮很多,绿油油的,充满生机。成为我心中竹子的样子,我欣喜。
同事们也发现了竹丛,大课间的时候,拿着手机,记录着她一天一个样子的生长,这意外的收获,让我沾沾自喜,把这个角落当成精神领地,每天流连其中,那怕是几分钟,也会觉得身心清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第一次拥有了一小丛竹林。
竹林正对我办公室的窗户,疲累时,总是愿意站在窗前,观望一会,窗对千杆翠竹,让我很的满足。
竹子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古往今来笔墨赞美者无数,也常走到文人画家的纸上,特别喜欢郑板桥那首著名的题画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赋予其精神,有了故事,带了感情。其实物本无神,爱者加之。无非人的喜好而已,但也正因如此,让人更加贴近自然,懂自然之道,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唯有和谐相处,各取所需,终有感悟。
明年,若重发新芽,是不是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内心已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