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自强。

2018-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张洪钧_a62

《道德经》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国学,重在义理。儒道两家思想中多含国学义理,学习国学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儒道两家经典,主要是《老子》《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老子》亦称《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思想凝聚于《老子》一书,计81章,5000余字,集中反映了道家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思想和人生价值。老子把道看作是天下万事万物的起源。道本身无形无象、无名无物,是不可直接感知的。老子是朴素辩证法大师,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在老子看来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在政治思想方面,老子从“道法自然”出发,强调无为而治。在人生价值方面,老子把素朴规定为人生的本质,“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把柔弱看成素朴的表现和生命力的象征,他用水比喻柔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争先,安居于人所厌恶的低处,它的行为最接近于道。

        读《道德经》不外乎围绕以下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道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今天读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延伸感悟]

    老子提出精神修养的问题。“知人”、“胜人”十分重要,“自知”、“自胜”更加重要。老子告诉我们,要追求幸福的人生,必须做到四点:一是要有自知者明,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自知,其实就是“人生定位”。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须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二是要战胜自己。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真正的强者,不在于敢向别人挑战,更在于能向自己挑战!三是要知足常乐。只有能够知足而淡泊财物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有。要做到知足者常乐,就一定要经常审视自己,时刻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积极心境。四是要关注心灵成长。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掌握他的宽度;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广度,但可以发掘生命的厚度。

【看史】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也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自己看不清自己的主要原因,就和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一个道理。要是自己对自我有自知之明,还得让自己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和评价自己。孔夫子称他每天反省三次。反省就是自己把自己作为对象进行审视,该自己成为自己的审判官。鲁迅先生也说过:“我有时解剖别人,但常常更严格地解析自己。”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有自知之明的人为人处事都有主见,听到别人吹捧不会飘飘然,受到别人的打击也不至于垂头丧气。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