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月白学写作

【月白拆解文章训练营】《14岁少年被同学活活打死:孩子,如果有人

2019-05-23  本文已影响43人  5237海底沙

文 | 兔妈 来源 | 成长兔育儿(ID:ibabyfs)

文章链接:

14岁少年被同学活活打死:孩子,如果有人打你,请务必打回去
一、 标题分析

标题由2部分构成:热点事件(少年挨打殒命)+结论(若挨打要打回去),热点事件讲述花季少年遭受校园欺凌,被同学围殴活活打死,让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针对这桩惨案,作者旗帜鲜明提出论点:遭受欺凌,要勇敢回击,学会自我保护。

二、 文章分析

1、 第1部分——开头

以一桩校园暴力惨案拉开序幕:甘肃陇西一位14岁少年因为琐事遭5名同学围殴致死,后脑勺、太阳穴、肋骨、腹部……全身等多处受重伤,法医尸检鉴定孩子死于颅脑严重损伤。孩子平时听从父亲教诲,做个“乖孩子”,被打时,既没有跑,也没有还手,最后失去生命。

围绕现实中血淋淋的案例,用提问句引出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教导孩子应对暴力?

2、 第2部分

采用2个案例,得出小结论——以前我们教孩子,不要打人,要有礼貌,要宽容大度。但这样的教育已不足于应对当下的现实生活,

所以要进行必要的修正:要教会孩子首先保护好自己,当受到别人侵犯时,要进行勇敢的反击,因为保护自己才是世间生存法则的重要前提。

案例1:作者的儿子在幼儿园遭受同学欺负受伤,家长教育孩子下次挨打,要学会回击。

金句:咱们不做先动手的那个,但是如果有人欺负到咱们头上,也得让他知道,欺负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金句:一味的忍让,纵容了平庸的恶,也伤害了真正的善。

案例2:

南京地铁上,一位中年男子因为一旁十七岁男孩没有给老人让座,用言语辱骂、并且猛踹男生胸口,从头到尾,不还口、也不还手,“乖乖”挨打!

金句:别再说什么“打人的是“坏孩子”。我宁愿我的孩子做个“坏孩子”,也不想看到他老老实实地遍体鳞伤。

3、 第3部分

从法制专业人士的视角来讨论——“该不该打回去?”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开讲啦》,观众提问:如果孩子被打,您会支持他打回去嘛?李玫瑾教授分享了自己孙女在幼儿园被欺负的案例,她鼓励孙女打回去。

这个说法引发众多争议,形成正反两种观点:

观点1:这是教孩子使用暴力、以暴制暴,教坏孩子。

观点2:被欺负的孩子,会失去对世界的好恶判断,终生受伤。欺负别人的孩子,会形成伤害别人的习惯,不断伤害别人。

最后给出不偏不倚的结论:要让孩子拥有不打人的教养,也要有不被欺负的气场。

金句:如果不反抗,那个被欺负的孩子,会渐渐失去对世界的好恶判断,陷入坏人的恶里,终生受伤。

这部分还给出如何应付暴力伤害的干货(具体做法):

① 严肃地大喊

第一时间,盯着对方的眼睛严肃地大喊: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对的!一般情况下,语言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

金句:我们研究过很多校园霸凌案例,无一例外,沉默是被霸凌者的宿命,发声才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② 及时求助

在自己无法阻止暴行的情况下,一定要想办法借助其它力量来保护自己,比如告诉老师、向爸爸妈妈求助,或者打电话报警。

③ 勇敢回击

在家长和老师协调后,对方如果还继续打人,一定要勇敢地还手,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原则。

金句:善良,不是一味忍让,不是懦弱承受。这些没有原则的善良,只会让坏人肆无忌惮地伤害我们。

④ 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无论何时,遭受暴力威胁,不要瞒着爸爸妈妈一个人默默承受,爸爸妈妈会无条件的站在你这边。

这里举了一个很大快人心的案例:

小学班里面有个胖女孩,平时总被男孩子欺负。一天,又有男孩子来欺负她,女孩子愤怒地进行了反击(砸凳子),并且大吼:我爸爸说了,你再欺负我,就要打回去!我打不赢,我爸爸就帮我打!爸爸打不赢,就告诉警察,警察来帮忙打!从此,这群男孩,再也没有谁敢欺负这个女生。

金句:父母的支持,给予孩子的不仅是安全感,还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保护自己的决心。这样,孩子才会拥有“打回去”的底气。

4、第4部分——结尾

呼应标题,再次强调主题。

三、文章结构

文章从头到尾都在印证主题:

从标题就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孩子,如果有人打你,请务必打回去),

开头,以14岁少年遭受暴力惨案开头的案例,用问句提出论点(该怎样教导孩子应对暴力?),

第2、3部分,引用2个案例,给出结论(要教会孩子首先保护好自己,当受到别人侵犯时,要进行勇敢的反击,因为保护自己才是世间生存法则的重要前提。)

第4部分,以犯罪心理学专家在《开讲了》的答疑,再次印证结论(要让孩子拥有不打人的教养,也要有不被欺负的气场)。

第4部分,给出干货(教育孩子如何应付暴力伤害)【这部分很好,可以回家直接教孩子用起来】

四、文章感悟

文章的选材很特别,很久以来,围绕“孩子挨打,该不该回击?”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论题,正反两面都各持观点,争论不休。第2,选材也具有现实意义,在家庭中,父母可以跟着孩子、全力保护孩子。可是到了外面的世界(社会上),教孩子学会自我防卫就比家长自己去保护孩子更具有现实意义。

文章多处采用案例来论证,案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真实、很有说服力,也能快速地引发人们的共情。借用专业人士之手来加强论述(公众人物有较强的影响力,且具备法律方面专业知识),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文章的每一部分,从标题、正文、结尾,几乎都有案例举证,每一部分都在反复地提出或给出结论,层层强化,不断加深读者的印象。并且,在第4部分,还给出可以实操的干货步骤,直接拿走就能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