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弟子规》第七课

2018-03-05  本文已影响191人  学会学夫子国学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学会学夫子学堂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煎好了汤药,作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看,是否太凉或太热?这样父母既不会烫到,也能发挥药性,让父母病情尽快好转。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我们小时候生病,父母半夜不晓得要起来看我们几次,看我们有没有踢被子,摸摸看我们的额头,看我们有没有发烧,所以我们要感念父母的照顾之恩。

汉文帝刘恒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有一回,他妈妈得了很重的病。刘恒非常着急,虽然家里有很多的仆人,但刘恒心里想:“妈妈得了这么重的病,需要仔细照料才能快一点好转,那些仆人办事不一定尽心尽力,还是我自己亲自来伺候妈妈吧。”于是,他就亲自为他妈妈煎汤熬药。煎完了药以后,他自己总是要先尝一口,看看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送给他妈妈喝。他还不分白天黑夜地守护在他妈妈的病床前,每次都要等到他妈妈服完药睡着了,他才趴在床边睡一小会儿。经过刘恒的精心照料,他妈妈的病终于治好了。汉文帝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所以他在执政期间提倡的就是孝道,百姓都争相效仿,出现了后来的文景之治的盛况!这就是孔子说的以孝治天下吧!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父母过世后,子女常常悲伤哭泣,“咽”是指伤心到哭不出声音来。古礼中规定父母过世后要守丧三年。孔子的学生宰我曾问老师说:“为父母守丧三年是不是太久了?”孔子回答:“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因此为父母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守丧期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呜咽起来。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恭敬。对待鬼神孔子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他并没有深究鬼神是否存在,所有的礼仪都是在尊重和寄托哀思,回忆在人的一生活动中占很大的份额,让人们时时想起父母、祖先的好,这是孝,而不是封建迷信!但是现在有很多家庭办丧事时为了面子,常请来电子花车或是五子哭墓,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只要对待死后的他们能像活着时候那样的尊重就够了。

这一课告诉了我们从父母生病,到离开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人都有生老病死,其实不必忌讳,只要我们正确的去对待,做该做的事,尽力做到最好就可以了。从第二课到七课讲的是讲如何对待父母的,也就是总则中的“入则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