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城市故事

那年、今天

2017-11-14  本文已影响49人  逐梦水乡

 

那年、今天

                            1

晨曦,薄雾缭绕。鸭江镇纪家湾农业社马头山灯火通明,几台挖掘机正日耕夜作,把一片片荒山乱石夷为平地,鸭江小学第二分校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独自静静的走向马头山顶,极目俯瞰,依河而建的鸭江小镇,到处高楼林立,错落有致。一派新兴繁荣景象,跃入眼帘。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二十年的变化、二十年的发展,真可谓翻天覆地、不可思议。


                          2

脑海里不断闪烁着那个已经久远的小镇。

曾记得,二十几年前的鸭江,房屋低矮,破旧不堪,连一栋像样的房子都没有。一条公路从街道中间穿过,车子过后,迎面扑来满身灰尘。下雨天,泥浆四溅。

纸厂的上空时不时弥漫着浓烟滚滚,把整个小镇涂抹得乌烟瘴气。河里流淌着纸厂放出冒着白泡子的污水,把一河清水浸染得乌紫乌紫。

那时正值花样年华的我们,在鸭江缫丝厂上班。属乡镇企业,红红火火。来自当时是武隆县各乡镇的兄弟姊妹们,汇聚一堂,凭着精湛娴熟的技艺,把一个个白绒绒的蚕茧浸泡抽丝,做成半成品的蚕丝,远销国外。

两百人的大厂,有多少姑娘花枝颤颤的年龄在那里奉献了大好青春。

每到月底,几十元的工资,就是姑娘们辛苦的回报,拿着自己的劳动所得兴奋几天。商贩传言“丝厂发工资的日子就是街上生意最兴隆的日子。”

确实,姑娘们爱美,好穿,好比,把一月挣的工资拿去奉献给了商铺。经商者不失时机的抓住商机,在月中大量囤货,月底火热畅销,狠狠的大赚一笔。青春、活泼、靓丽的姑娘们就是那时大街上的一道风景线,给没有活力的小镇带来一线生机。

成家的双身职工,住在不足十平米的房子里,既当厨房又当寝室。睡觉都能闻到油烟味,吃饭都能闻到香水味。装衣服都是简陋的纸箱子,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半夜上厕所要走几分钟的公厕。

那时候,大家思想都简单,纯朴,没有过多的追求。

一到晚饭时间,楼道里锅碗瓢盆交响曲震聋发聩,几家人在楼道中间支一张桌子,东家白菜,西家萝卜凑在一起,就是一桌丰盛的晚餐,大家吃得不亦乐乎,既联络了感情,又丰富了舌尖。

哪像今天,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无止无境。一家人住着八九十或百来平米的房子,还在盯着是不是再去按揭一套?下班回家,就关门插锁与外界隔绝,独处一室,人情味在经济越发达的今天越淡漠。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那时南川到涪陵的柏油沥青公路要经过我们上班的厂区,炎炎夏日,下班的姑娘们成群结队上街,有多少双凉鞋在沥青路上撕扯,鞋底上总是沾满黑糊糊的沥青,让爱美的姑娘哭笑不得。

哪像今天,缩短路程的铁路、南涪高速呼啸而过。那时,去县城,要翻山越岭,途径沙子沱、车盘,坐车几小时。现在高速四十几分钟车程,穿越几个隧道就能到达。

后来由于厂子经营不善,加之市场疲软,红红火火几年的缫丝厂走向了败落、倒闭。人员四处分散流离,胆大的出去撞运气、闯社会,胆小的就近安家落户养家糊口。

二十年后,那些撞对运气,背井离乡回来的人,一身珠光宝气,老板行头,回到家乡创业发展,自办微型企业为国家创收纳税。

像我们这种胆小如鼠的,几经周折后,在现有企业拿着几千元的工资依旧过着按部就班、波澜不惊、不温不火的平常日子。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及的私家车已取代了当年流行的自行车,小车成了人们身份的象征,一辆辆五颜六色的私家车成了街上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

逢年过节,街上更是车水马龙,大小超市货品琳琅满目,拥挤不堪,外出务工的人流潮水般涌回,人们的理念不单单为了挣钱而挣钱,都想一家老少欢天喜地团团圆圆。

尤其是二胎政策的放开,到处是腆着大肚子的孕妇,逐步解决了青黄不接老年化的难题。

街上,不时出现穿着统一服装的清洁工人,他们的职责是随时随地保持地面清洁,成了街上一大亮点。

随着人们思想素质的逐步提高,不再是随地乱扔乱吐痰。

以前的脏、乱、差被整洁而优雅的环境取代;洒水车不定期的清洗街道,不再是车子过后满身灰尘泥浆;从新铺过地板砖的人行道干净平整;一排排整齐的门面焕然一新,到处呈现着新风貌、新气象。

通讯网络的发展,也为出门漂泊在外的游子缩短了亲情的距离。

大人、小孩都是随身携带手机,取代了那时的公用电话,电报。想念家人,打开视频就能看见彼此的笑脸。有事, 一个电话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随着数字电视的推广,不久的将来,农村也能看到高清的数字电视。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一些贤人志士承包大片土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既解决了农村闲置劳动人口,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带头作用。

村村实行水泥公路硬化,四通八达,阡陌交错。小镇每天有公交车、客车来回穿梭,大大方便了人们出行,一辆辆光鲜亮丽的电瓶车也成了很多人的代步工具。

在医疗保健上,村民通过与医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享受医疗费用报销。比如,有人得重病,可凭医保卡到医院报销费用,医疗得到保障,减少了农民看病难问题。

因修建高速路、铁路占地的人们拿着土地赔偿,享受着国家的社保政策,翻修房屋院坝,家家电气化,小洋楼。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背太阳一背雨,都过上了小富即安的舒适日子。

农村上了六十岁的老人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领着社保居家悠闲度日。贫困户在国家的一再扶贫下,也翻身过上了好日子,到处是刷得白晃晃的房屋,院前屋后干净整洁。两万元补助新修的房屋解决了特困户的住房难,脸上洋溢着脱贫致富的笑容。

高山移民房,鳞次栉此,窗明几净。茶余饭后,人们把酒话桑麻,聊着国家政策的种种实惠。

封闭式的灯光球场,恢宏大气;进入千家万户的天然气取缔了以前的液化气;污水管道畅通无阻,不再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拔地而起的楼房代替了原先的瓦房、茅草房;治理有序的河道绿水清清,河岸杨柳依依,晚饭后的人们沿着河堤散步健身;宽敞的球场坝子,悠扬欢快的歌声,是袅袅娜娜舞者们的沃土;乡村旅游大张旗鼓的建设;鸭沙路的竣工······


                            4

鸭江的变化数不胜数,这一切,无不诉说着鸭江沧桑的变化。

看着鸭江人民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旧貌换新颜,我们这代历史的见证人,无不唏嘘叹息,真是今非昔比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农村建设的大力扶持,让人们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好日子。国家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国富民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将沿着十九大的步子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康庄大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