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随笔简友广场散文

文史随笔 | 圣诞节谈“圣”

2020-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吟游的羊Shawn

谈“Christmas”

Christmas是Christ和mass的合成词。

Christ源自希腊语chriein,意味“受膏者”。在犹太人的传统里,君王即位的时候会用上等的橄榄油和香料给他实行“膏礼”。只有接受了膏礼,才是被神和万民所承认的王。耶稣(Jesus)的门徒认为耶稣就是上帝赐给他们的王,拯救他们脱离罗马人的统治,重建以色列国的辉煌,所以称呼耶稣为受膏者耶稣(Jesus Christ)。

Mass原自拉丁语missa,原意是聚集,在天主教特指对耶稣进行感恩的礼仪,翻译作“弥撒”。所以Christmas就是“对受膏者耶稣感恩的仪式”。

很多人以为耶稣的生日是12月25日,其实这是不对的。12月25日在古罗马历法中是冬至节气,也引申为太阳神的诞辰(因为冬至以后光照时间越来越长),是一年里最盛大的节日。基督教徒当然不愿意信奉异教的神,所以他们就联合起来,在336年12月25日这天举办大型的耶稣崇拜仪式,企图和太阳神的信徒(广大古罗马人)抗衡。经过了一千多年,太阳神的信徒早已消亡殆尽,12月25日反而因为耶稣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与庆祝。

谈“圣人”

中国人把参透了天人奥秘,对世人产生巨大影响的智者称为“圣人”,例如儒教的孔子,佛教的佛陀,和基督教的耶稣。“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土字底呢?

其实,传统汉字里圣写作“聖”,下面是一个王,上面是一只耳朵一张嘴。古人心目中那些耳朵能听到事间真理,嘴里常常说出睿智话语,德行堪当君王的人就叫做圣人。而“圣”其实是另一个汉字,读作“哭”,是用手挖土的意思。后来有时候人们用“圣”作为“聖”的假字,于是在简化字里“聖”直接变成了“圣”。(顺便一提,“怪”的本意是用手挖土挖出来奇形怪状的石头。)

《庄子 逍遥游》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而《黄帝内经 素问》也提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中古之时,有至人者…其次有圣人者…”。至人,神人,真人和圣人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并用。我们现在读到这些词,都觉得“玄之又玄”。那它们的本意分别是什么呢?

“至”的甲骨文是一只箭射到地上,表示达到,后面也被引申为人类可以达到的极致。所以“至人”字面意思就是“达到人类极致之人”。

“神”的本字是“申”,在甲骨文里是一道闪电。世界上所有宗教的最原始形态都是对大自然现象的崇拜,所以“申”表示那个可以发射闪电的天神。“神人”指的“掌握了大自然力量的人”。

“真”的本字是“贞”。如果我们读《易》会发现“贞”字常常出现。贞最初是一种作为礼器的青铜鼎,后面也被引申为占卜。所以“真人”意即“懂得占卜,知晓天命之人”。

也谈谈“贤”

顺便补充一点,古代认为人的最高境界是“圣人”,实在不能“入圣”至少也应该励志做一个“贤人”。孔子被誉为圣人,他的弟子就有有所谓“七十二贤人”。那么“贤人”具体又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贤”的传统汉字写作“賢”,上面是一个“臤”,下面是一个“贝”。“臤”从字形上很容易辨认,就是驾驭臣子;而“贝”大家都知道是货币的代称。所以先秦时期,人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懂得领导下属,运用金钱,他就算得上是一位“贤人“。

这么看来,追求人生的境界和为人处世,赚钱养家不仅不矛盾,反而互为表里。西方人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人也说“形而上”,一个真正的“圣贤”自然不会耽于人情与物欲,但是也绝不应该困于人事与温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