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00字每日一篇

十分钟的激战

2015-11-22  本文已影响36人  林二木先森

今天在《知乎日报》上看到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孩子“迎难而上”的思维习惯?

得到赞同最多的回答是这样一句话:拳王儿子都快被人摔疯了还往上扑,是因为他看过了他爸爸每一次是怎么撑到终场的的……

其实关于这个答案,我觉得更适合诸如“父母教育”“言传身教”之类的教育问题,至于“迎难而上”“坚持不懈”“不放弃”这些品质都显得耳熟能详了,放到孩子身上似乎并不能够与之达到那么契合的画面。

拳王邹市明带着儿子参加某亲子类节目,在一期蒙古草原与本地牧民进行的摔跤比赛中,胖轩硬是和蒙古小朋友无数次扭在一起,无数次被摔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被摔疯了”。爸爸在旁边加油鼓劲,小孩子听在耳朵里,仿佛重现了当初看到爸爸在台上比赛被打的鼻青脸肿,自己在台下拼命加油的场景。角色的互换,仿佛增加一种仪式般的使命感。受挫被打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重要的是他从来没见过爸爸在台上说过不打了,退场了。这种选择从不会出现在孩子的可选择方案中,没有为什么。父亲看到儿子心里是五味杂陈,心疼儿子的情感必然存在,但是看到儿子就像看到自己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那种自豪感简直无与伦比,从足底到天灵盖的炽热。

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一股暖流。

对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是他们最早接触到的东西,他们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讲这些品质与习惯潜移默化地复刻到自己的性格与秉性之中。润物细无声,便是这个道理。

常常听人说,为什么要这么努力?为什么要读这么多书?为什么要学这个学那个?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去赚点外快。有一个人这样回答:为了下一代。他们不希望自己变成狭隘的人,不希望在被孩子问到问题的时候回答不上来,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孩子,无论你将来干什么,请像你的爸爸妈妈这样做。我想这才是最为珍贵的传承。

我越来越不喜欢这类综艺节目了。孩子们非常容易获得嘉奖和安慰,所有人为了拍摄的需要一直围着孩子们转,就是为了能按照剧本把节目给录下去。无形之中,孩子们都知道背后有一大帮子人在支持自己,并且可以毫无顾忌的撒娇和哭泣,索取和遗弃。节目组故意的刁难好像都失了真,你看胖轩在摔跤的时候,邹市明强调说“玩十分钟”,并且奋力呐喊:再上再上。节目组一看不会闹出问题,也就不加阻止了,正好借此渲染一下孩子的品质。正就是这十分钟,才是真正淋漓尽致的自我实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