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022】人生在低谷,须读曾国藩
《岛上书店》腰封名句2018年,因为挫折,让自己改变成长。所以特别喜欢《岛上书店》那句话。
01
今年年初,懂易经的朋友给我说:“今年是狗年,你的属相犯太岁,今年运势很不好,得破破。”
网上百度一下,也是有这说法,再加之自己年过四十,这些玄学自己慢慢也认可,所以听从朋友劝说,今年去泰安出差的时候特意请了一尊泰山玉印摆在自己办公桌上。
虽然如此,今年遇到许多让自己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有人事纷争,有财务危机,有反目成仇的多年朋友,有诉讼公案的下属员工......多年之不遇的事,都在今年爆发。
前两天又遇到这位老哥,劝我说:“再忍忍,过了今年就好了。”
有时自己劝自己,“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02
唯一的收获,是还是继续读书。曾经有一位不爱读书的朋友兼同事,社会人,一度开我玩笑“老魏,你就一个书呆子,社会上的事你啥也不懂!”
的确,前些年,自己真是有些书呆子气,而这个认知,却是在读了更多的书之后才明白的道理,真是一个悖论。
这个认知是在一次与朋友聊天的时候突然感悟到的:之前书生气太重,是因为读书食古不化,看到什么“士为知己者死”、“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能摧眉折首事权贵”、“视金钱如粪土”之类的语句,自己就觉得做人就应该如此,所以在很多方面都遇到很多挫折:
1、不重视金钱,是没有正确的理财观,钱没有错,错在人身上。所以自己的这种观念,让自己的财务问题屡屡出现问题。
2、人非圣贤,要学着包容的心态去看世人,棱角太硬,伤人伤己。
3、社会不是非黑即白,要接受“灰”的中间部分,这是现实。
4、交浅言深是不成熟的表现,因为人与人交往,必要的防范心是基本的心理反应。
读书多了才知道,会读书的人是把书本与生活能够整合在一起的人,读呆了,是因为还没有读懂、读多、读明白,只是一知半解。
这些感悟,更多是读了曾国藩。
03
前期才有缘读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有些书不到一定年龄、没有一定机缘,有时候真读不透,这道理,能明白就是明白,不能明白就是不明白。
书中讲到曾国藩是如何从一个愤青到“老奸巨滑”的转变,对于自己的触动是最大的。因为正如曾公那样,自己也是处在人生的低谷,所以对于人、事、钱、情......等各方面都考虑的比较多,这个时候曾公的变化,其实是给了自己一个学习的标杆。
这本书自己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将曾公的人生五次大耻辱重点罗列,进行自勉,想想他在48岁才明白黄老之学,让自己变得圆融通化、谦和温润,我还有时间,如果此时能想通、做到,反而是比曾圣还年轻就明白了其中道理了。
微信朋友圈分享
04
读书践行,关键是在“行”上,之前的酸儒最要命的毛病是食古不化,所以一说书生气、书呆子,就好象是这个人读书读傻了似的,就成了一些不爱读书的人嘲讽的理由。
其实,错了。
读书多了,自然会明白一些道理,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道理就是要知道:有些道理很多人不知道,也向他们解释不明白。那么这个时候,为了一些事的进展与人际和谐,明白事的人就要退让一步,因为再怎么花费时间与精力,也无济于事。
微信段子“三季人”,很浅显地把这事说通了。
读书多,才会知道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而这可能很大、很远、很虚,如何实现,就是要落地随俗,目的是推进自己内心目标的前行。事虽然与现实妥协,但内心自己的价值观不能变,这就是所说的“内方外圆”。
正因如此,曾国藩、林则徐一代名臣良将,也不废除“陋规”;抗倭英雄戚继光也会向阉党行贿送礼;大清糊裱匠李鸿章宁折清名,从容为国。
所以现在的读书人,有罗振宇、有高晓松、有樊登,有拆书帮、有读书会等引领着开始醒来的人前行。
读书人
05
人生在低谷,须读曾国藩。
人就是生活在各种不如意中,人只有在不如意的时候,自己的各种不足、缺陷才会显现出来,如果能够认识并且克服,就是个人成长的开始;如果抱怨、沮丧、颓废、不思进退,那么就变成一个找不到自己内心的人,成为一个庸俗的人。
2018的阴历年,还有2个月的时间就过去,正如老大哥所说:“慢慢会好的。”而这一年的挫折,让自己知道每日须自省,去嗔恨意,养宽恕心,努力让自己从愤青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特别喜欢曾国藩的一个对联: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
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