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简· 读书· 推文汇总简书伯乐推文汇总

母亲|《写给母亲》母亲的河流

2024-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六月书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薇泩铃单月征文」第八期【母亲】书评篇


母亲|《写给母亲》 母亲的河流

在人类与自然的交往中

最亲近、最依恋的是亲情

在人类丰富而又绵长的情感中

最厚重、最纯粹的是母爱

-----母爱与亲情。是生命的河流

汩汩不息。潺潺不止

滋养着我们的灵魂

贾平凹的作品,我读的不多,但是读过的却是印象极深。《我的小桃树》,便是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一篇文章,也是一篇课文。“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当年的课文学习和解读:《我的小桃树》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暗线是“我”的成长和经历,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成长,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自然与心灵两条线的交织,人的“小桃树”、“小桃树”的人,语言朴拙、憨厚,却又娓娓道来,内心波澜万丈。

我也开始想象着自己的“小桃树”的文章,写一个明暗生花的“小桃树”。

这种想法一直萦绕在脑海,直到看到简书的书评征文-----贾平凹,《写给母亲》。

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这篇作品反复读完,不敢去评价,不仅因为亲身经历,而是作品属于每一个读他的人,怎么还能再评价自己呢。我也只是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她写点什么了呢。”

还是那“小桃树”一样的文字,朴拙、憨厚,细腻、深沉,内心却波澜万丈,原来那是一条河。

-----亲情与母爱。是生命的河流。

生命的河流,臂弯一样的河流,她们天生就会拥抱,拥抱土地,拥抱生命的诞生。炊烟和婴啼,鸡鸣和犬吠,因为河流的存在而活了起来,好像地球上的卧蚕吐着不尽的蚕丝,子女的健康与微笑好像在给她喂养着神奇的桑叶;好像长长的青藤拼却性命地向下扎根向上攀援, 而品学和知识就是藤上的瓜。河流无时无刻不在喂养着我们的身体和思想。

人间的思想、情感诚然不甚相悬,但也绝不会全然一致,是什么让《写给母亲》,读来却是内心波澜万丈呢。

源头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语言的发生本就是为着在人群中表达自己,或者传递内心的情感。如果都无关这两个倾向,那也不必鼓动唇舌了。

著述也是一样,倘若有写出自己的东西,有所表白,这当然有关人间事情的,发乎性情的自然。这种要求就是“求诚”。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

没有任何臆断的表白与浅显的感兴,也没有任何辞藻的堆积,发乎性情的自然,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一推一拉,一镜到底,母子的天伦之乐,儿子的撒娇与母亲的宠溺,通过一个语气词“呀”、“哩”,而令人身临其境这丰富而又绵长的情感之中。一种情感的“黏力”“热力”,唤醒内心最柔软的情感部分,也唤醒脑海最深处的思考,思绪也就飞扬,内心又怎不波澜万丈呢。

文章,就很想读下去。“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同理心,让读者充分体悟,就好像让读者也能从贾平凹的角度去感受那一份蚀骨之念,母亲走了,却活在儿子的心中。曾经那个最简单最发乎性情的自然的玩笑,“我”却再也无法拥有了。这切乎生活的无奈,生命的无常,假若有所感兴,这当然是不吐不快的,也是最内心的郁积,这种文字的著述,当然要“求诚”。“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没有一句煽情,浮夸,在这些文字里,那蚀骨之念,著者没有说,读者却感受到了。这种“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人生忽如寄,也许这就是后来,《朗读者》这个节目要把“写给母亲”读给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听,天下的人都要珍惜这母子血脉亲情哩!

亲情、母爱,“写给母亲”。《写给母亲》主打的也是亲情和母爱,那些亲情四溢、柔情荡漾的倾诉与袒露,令人为之动容。背后同样离不开著者的语言组织。三年来,著者明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母亲,却看到一句说思念的话,也没有看到哀与痛,而是情感生根在心底。人生的大境界是痛而不言,文章的大境界,是没有写痛,却处处能看到痛。短短的一千余字里,著者写道:三年了,“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

夏天了,恍惚想着给母亲的房间安装空调;伏案写作,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那是母亲生前常坐的地方……母子连心啊,也只有母亲会在乎儿子累不累啊,明明知道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可还是“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没有一个形容词,也没有一个炫技的动词,可是那潺潺的情感汩汩不息啊!母亲的河流,著者通过这些质朴,甚至有点憨厚的语言将这些细节一个又一个的描述,水到渠成般地写出对慈母的依恋、敬重和哀恫。这种平平淡淡的语言,却是有血有肉,带着温度,带着骨感,赋予文章独特的神韵,诵读此文,你无法不泪眼婆娑……

《写给母亲》,也是写给在读的每一个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