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之拓展方法
《如何高效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斯科特.杨总结出的一套整体学习法,作者曾经花10天学完线性代数,12个月内自学完4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技的33门课程。因此,他的整体性学习方法完全值得我们研究,使用,并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如何高效学习》并没有使用太多心理学理论,但是,整体学习理论和脑神经科学理论是完全符合的。
大脑中有约1000亿个脑神经,各个神经之间有无数种连接可能性。每当你学习到新的知识和观点,大脑的脑神经或者其中的联系都会产生变化:或许产生新的连接,或许连接更加紧密。所以,有一堂课程说,每当你学习到新知识,你的大脑和昨天就不一样。知识是长在大脑中的。原有的神经连接越丰富,产生新的连接越容易,网络效应更明显,学习速度就越快。
因此,有以下结论:
新知识要和旧知识产生连接,长在旧知识上面;
知识越多,记忆越容易;
读书越多,读书越快;
通过拓展方式(深度拓展、纵向拓展、横向拓展)是联系旧知识的技术;
比喻(或者说类比)是深刻理解的有效手段,也是拓展方式之一,要将繁杂的知识讲解给小白,必须使用类比的方式。只要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就可以使用类比,类别了相同点后,也要注意类比的缺陷。
对于观点类知识,书本上讲解了三种拓展方法:
深度拓展(知识的背景探究)
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不是仅仅理解一个结论就结束了,要进一步理解结论之前的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是谁做的?怎么想起来做的?如此这般之后,结论就建立在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的基础之上了。
我的理解:深度拓展的目的或者方法,是在这个知识自己体系中进行拓展,体系的历史,体系的前因后果,如果这时候发现以前的基础有问题,这时候可以进行补强。这是相同体系知识的联系,通常来讲,一般的课本,课程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排版的,特别是数学公式和物理知识,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和理解,绝对不能死记硬背。但是最新的没有出现在课本中的知识有可能是散乱的珍珠,需要你串联起来。深度拓展可能是牢牢锁定知识的最佳方法,但是同时也是最花时间的工作。
横向拓展
知识不会孤立地存在,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一领域里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结论有哪些其他的事实?
我的理解:横向拓展的方式是要跳出自己的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产生联系,通过各种关键词,比如,和相同时间,相同人,相同地点,相同领域的知识发生联系。
纵向拓展
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你能将一个公式与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吗?比如水的流动或是驾驶汽车?如果这个发现与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类似之处吗?想想看地震的预测与八国联军事件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我的理解:将完全不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并且找到其内在的联系。如何产生联系?最好的方法就是类比了。在很多通俗科普文章中,要将复杂的问题讲解清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类比。因此,要理解新知识,纵向拓展,类比方式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后面文章中讲到的10岁原则,你要将内学习到的内容讲解给10岁小孩听,如何能听懂,就ok,否则重新类比。
对三种拓展模式进行类比(这也是这本书非常强调的方法):你所学习的知识是大树上的一根枝桠,深度拓展就是要找到这跟枝桠所连接的树干,还有旁边的树枝,最终追溯到树根。在这根枝桠上你还可以自己长出新的叶子。
横向拓展,就是找到旁边的树木,旁边还有什么其他的树木,树下面有没有其他的草和灌木丛?纵向拓展就是和树木生长一样的事物还有什么?比如:树顶上的鸟窝,树底下的老鼠洞,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初次使用这三种拓展方法,一定会学得很慢,很吃力。但是,深度拓展的工作一旦熟练后,就不需要每次都重复一样的动作,而且,每一次拓展都会强化以前的知识。有句话说,知识越多,记忆力越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本书还讲解了阅读,记笔记等各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必须经过练习才能掌握,目前先学习并练习这个拓展方法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