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
年近知天命,忽然喜欢记录生活了,有人说是我太闲了,有人说我太积极了,真正的原因我告诉大家,我是被“熏”的。其实我一点也不擅长写作,也不会表达,以前写论文,写教学叙事,真的多半是为了往哪投稿,能获得个证件。现在 对证件没有什么强烈的欲望了,倒自觉地记录起生活来,时常记录生活中、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没有想着往哪个地方投稿发表,纯属自娱自乐。这种生命的自觉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真的被“熏”染的。
大家都知道于永正提到的“熏锅屋 ”,一个人长时间受某种影响,就会使其有某种改变。朋友圈里就很多爱写作的朋友,说是朋友,实际上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有的可能就是我知道对方的大名,而对方却不知道我是谁。因为在共同的群里,经常耳濡目染她们的作品,关注她们的言行,我也受到了熏陶,不免蠢蠢欲动。
首先说说二实小的毛永红校长,她经常提醒大家多读书,多记录,多写随笔,多反思。为了让大家阅读写作,经常给老师们买书读,像我们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一样,毛校长还检查老师们的读书笔记,教学随笔,真是用心良苦。都是成年人了,为了自己的提高让领导督促着还不想读不想写,我时常为自己的偷懒而愧疚,多读多写的念头常在内心萌发。
身边有很多人都熟悉张会娜老师,我也常常拜读她的文章,总能有所启发。不是因为会娜老师在师训科,更多的是因为她的亲子朗诵群(等我身边有孩子带了,我也要加入),她的育儿心经。和她接触后,你会发现她是一个干练、有想法、有韧劲、随和的人,和她说话,她一声“王老师”,总是让我感亲切,真正理解别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优秀,是因为别人优秀。
李慧香老师来到长垣县小语团队,是小学语文的荣幸。我不敢评价她给小语团队带来了多大活力,起到多大作用,我个人认为李老师亲力亲为的指导,让小学语文教师看到了努力方向,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
早在十年前,我就关注了李老师的博客,“香香工作室”等,常常拜读她的文章,了解工作室的活动。那时我感觉李老师是名人,而自己是普通的教师,不是一个层面的人,只能敬而远之。谁能想到十年后,已经成为中原名师的李老师来到了小语团队,交流起来是那么平易近人,不管是对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还是像我这样普通的老师都一样和蔼可亲,甚至给予普通教师更多的鼓励。我和李老师并没有多少接触,偶尔培训学习时遇到因为现场情况我也没有怎么去和李老师打过招呼,就这样在微信上交流起来却犹如老朋友一样亲近。李老师来到小语团队以来,看到俺班学生发表的作文就会在群里转发鼓励,看到我平实简单的文字就会激励赞扬,李老师那么忙,我凭什么获得李老师的青睐?时间长了,我找到了答案,是李老师的德业双修的优秀品质,她对每一位老师都是那样的可亲,没有一丝一毫自己是名师、是专家高高在上的架子。虚心进校调研,对大家的指导都能结合课本联系实际例子,是一位真正研究型名师,是一个能带动一群人前进的人!
刚放寒假,李老师就发动大家写随笔,不断地鼓励每一个人。而我总感觉自己写的东西文笔不出彩,不敢见人,犹豫再三才开启了简书之旅,是李老师给了我勇气和信心。
现在,群里以前把自己的文字偷偷放着的老师也一个个浮出水面,不时有老师的随笔呈现给大家。为什么这么多人自动加入?为什么这么多人自愿跟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呗。群里曾经有位老师说,李老师就像的兰花,高洁、典雅,兰质蕙心。
让我感动的还有那些给予发表文字的老师鼓励的老师们,虽然大家有的并不认识,但是你们总是支持、鼓励发表文章的老师,让大家彼此感受到了温暖,在此对你们说声:“谢谢!”
再说说我身边才女吴明凡。自从和明凡一个学校,有了共同的圈子,得以常读到她的文章,我才发现,明凡一点也不平凡,举手投足在她那都是一篇篇文章,别人看到的是花草树木,她看到的是语言文字,诗情画意。一次活动,一个瞬间,一次游玩,一本书……都是她写作的素材。我不得不佩服她的表达能力。
另外麻颖花,麻伟娟,付旭红,孟令波……还有一些同在一个群里只知道昵称不知道名字的文学爱好者,他们都是善于发现、善于表达的好榜样。
以上所有人都是对我有过熏陶的人,感恩所有的遇见!
亲,此时的你是不是也被“熏”到了,心动不如行动,一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