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战略思维

产品开发方法学习笔记(1)——门径管理法

2023-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Leung_ManWah

一、简介

1.1 门径管理模型

门径管理 流程主要由 阶段(Stage)关口(Gate) 组成,Product Development Institute Inc提供的典型门径管理模型如下:

包含 6个阶段5个关口,阶段说明如下:

1.2 阶段

阶段(Stage)是整个开发流程中的一个确定区域,包括:

1.3 关口

关口(Gate)是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一个确定节点。流程进展到此处时,需要做出有关项目未来的关键决策,包括:

1.4 阶段和关口的组合使用

门径管理中的阶段与一般的流程阶段划分并无二致,但通过关口的设置体现了门径管理的特点,关口设置在阶段之后,对阶段进行审核和决策,从而实现风险控制资源审批科学决策等目的。关口的工作标准设置及管理方法是组织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门径管理中,阶段和关口的划分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体现了门径管理的灵活性,从而可以适应不同规模及业务特征的组织。

二、门径管理的狭义和广义

在对门径管理的使用中,一般会经历从狭义到广义的认识过程,这也体现了使用者对产品开发业务的认识过程。

2.1 狭义的门径管理

狭义的门径管理是一个产品从创意到上市的流程,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阶段划分,设置每一阶段的关口,进行关口控制。

从这一角度来看,门径管理非常类似于一个开发阶段的划分及管理工具,它可以解决组织管理开发过程中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问题

狭义的门径管理让使用者对门径管理产生直观的理解,掌握产品开发的时间逻辑顺序,有效控制产品开发的活动过程,构建端到端的产品开发流程。

2.2 广义的门径管理

广义的门径管理是一套开发知识体系和最佳实践集合,而非仅仅是一个从创意到市场的流程。罗伯特·G.库珀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构建了门径管理这一创新产品开发体系:

这四个方面其实包含了产品开发业务中战略、市场、投资、流程、组织、文化等各个维度,呈现出了产品开发业务的整体面貌,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产品开发体系。显然,广义视角的门径管理才是库珀想要建立的开发体系。

三、门径管理的特点和逻辑

3.1 门径管理的特点

通过阶段和关口的组合运用,为每一阶段设置了评审和决策关口。在关口处进行严格评价和科学决策,能够有效控制开发风险,保证开发的质量。

  1. 设定工作标准和约束,开发质量得到保障,分阶段设置流程,能较好地控制风险。
  2. 门径管理内容经过不断扩充,已经成为了要素相对完整的开发体系。
  1. 对组织和人的关注要少于对业务和流程的关注。如果不强调通过人对流程进行审视,流程可能变得冗长、僵化和官僚化
  2. 关口处如果不结合组合管理,存在产品偏离市场需求的可能。
  1. 产品需求信息相对确定,能够定义出从发现机会到产品上市的全过程。
  2. 投资随开发逐步增加,过程需要较为严格的管理、控制和决策。
  3. 制造业等偏重硬件投资的行业应用相对较多

3.2 门径管理背后的逻辑

四、门径管理的发展

五、使用建议

5.1 阶段性的优化和裁减

门径管理可以根据产品特征的不同、项目复杂度及风险水平的不同来适当地裁剪流程。新产品开发通常采用5~6阶段的过程;高风险项目的开发阶段可以进一步细分,增加阶段数量低风险项目则可以减少阶段数量。对产品或项目进行预先分类,是流程裁减的重要依据。

5.2 识别关口的特征

在比较复杂的业务中,当关口设置较多时,需要对关口的特征进行识别,有些关口是偏重技术和业务的评审有些关口是偏重市场和资源的决策使用者需要针对关口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关口工作模式。在这一点上,IPD流程是通过技术评审和决策评审两种方式来区分的,可以进行参考

5.3 逐步构建体系化的门径管理方法

要想解决新产品开发中更复杂的问题,仅仅通过阶段(Stage)和关口(Gate)模型是不够的。新产品开发是一个系统,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因此战略、市场、投资和资源、流程、组织和文化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在引入门径管理的方法时,不妨对这些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分阶段逐步建立符合组织自身特点的产品开发体系,并不断进行迭代和完善


• 由 Leung 写于 2023 年 4 月 15 日

• 参考:产品攻略系列:门径管理
    《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以市场为驱动》
    《产品经理知识体系学习与实践指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