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书食眠】读书笔记读书

文字的心,文章的神——形神兼备的文章,精彩在文字的细节里

2019-04-03  本文已影响14人  月琴的书食眠

学习国文的目的,一部分在练习写作,一部分在养成阅读各种文字的能力。

这句话来自于《七十二堂写作课》。《七十二堂写作课》教的是文章的形,《文心》教的是文章的神。形神兼备,缺一不可。

《文心》同样是由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一起创作。这本书含有特别的意义——在这本书创作到三分之二的时候,两位作者结尾了儿女亲家。此书也成为了两位长辈送给孩子的礼物。

全书三十二小节,全部都是知识点。每一小节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故事,讲述一个关于读和写的基础知识。在这本书里,两位作者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书中,在时代背景下,构建了一份理想化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全书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1931年初秋至1934年夏天的初中学生们的生活。书中不仅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师生情谊、青春少年们的纯真情感,还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缩影。即使不谈及书中的知识含量,仅仅作为一本文学小说进行阅读,也是极具价值。


从“文章病院”学修改文章

好文章离不开修改,修改的第一步是让文章通顺。好比头发的养护,首先得让头发顺滑,不打结,才能进行头发光泽度等方面的保养。文章修改也是如此,先让文章通顺,然后再考虑语句的精美、精炼程度。

书中对于文章通顺方面的修改,主要分为三部分:

1、用词、用语不适当

认识词与语的意义不确切,或者因为不曾仔细思量,只顾随笔乱写,便把不适当的词与语写了上去。

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成语在许多的小说、影视剧中都出现过。实际上“为”字不发四声,而是发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人如果不修身,会为天地所不容。

《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可以没事多翻阅几次,遇到不能确定的词、语,可以做个标记,进行查询。时间一长,常用到的就不容易出错了。

2、意义的缺略和累赘

一句话里,意义没有说完全,就不成一句话。反过来,说的太啰嗦了,把不相干的东西都装了进去,也同样地不成一句话。这种毛病的原因在于不曾把意义想得周全,便提起笔来写。

写作前列大纲的过程就是整理思路的过程。一份详细的大纲,让整个文章条理清晰,意义明确。即使是在写作完成后,也可以通过大纲进行检查。思维导图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式。

3、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一句话里,前后不相连贯,一串话里,彼此不相照应。

文章好比拼乐高,优质的作品,前后意义一定是连贯相符合的。关于这一点,可以从文章的逻辑方面去改善。

以上是我个人针对这三个问题提的一些小建议,主要在于治标。作者在书中提及了根本的原因:“思想习惯和语言习惯的毛病。”根治的方法便是“留意思想习惯和语言习惯”。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小方法修改已经成型的文章,平时还是要利用书中的建议,从日常中进行留意,这样就可以标本兼治。

此外,关于文章的具体修改,还可以阅读《文心》第二十四节推敲,乐华在工厂中为同时宋友方改稿,书中描写的非常详细,可以与第九节“文章病院”搭配阅读。


词汇积累改善用词不当

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文法上的毛病可以通过“文章病院”改善大部分,其余两个方面,最能快速改善的是“用词适当与否”。本书中,学生杜振宇分享了自己的方法:使用联想法和对比法,每遇到一个词,便联想相似或者相近的词,将这些词关联记忆。这样一来,当想起其中一个词的时候,就会想起一连串词。另外,振宇会将这些词语细细对比,分析每一个词语的用处、适用场景,让每一个词语用到最合适的地方。

振宇的方法在于研究透彻,通过这样的方式,记住的词汇多数属于深层记忆,通过积累,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词汇的应用,文章的质量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对词汇没有振宇这么敏感的人,我有两个小建议:一是减少每次关联记忆的词汇量,我通常是两三个词汇关联记忆,比如“例举、列举、例如”;二是为这些词汇制造记忆,比如用词汇造句,或者随手写一段话等等。

改善“用词适当与否”,积累词汇量只是一小步,在《文心》的第十七节语汇与语感中有更详细的知识,还可以结合第十一节词的认知进行阅读。


左右逢源,思维不受限

文字只是发表思想感情的工具,思想感情须从各方面收得,只偏重了文字,结果文字也就空而无实。

数学老师沈先生,在授课时告诉学生们要“着眼于问题的要点,注意于推理的步骤”,并联系到写作的素材方面。告诉学生,写作并不是有了知识和素材就能写出好文章。要把素材分门别类,寻找素材之间的联系,并将分好后的素材放到相应的位置。这不正是我们在写作前搜集素材、罗列大纲的方法吗?

美术老师李先生利用文章解说为学生们展现一幅幅画作,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们喜欢美术,还能让他们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更上一层楼。还有英语老师张先生,在教英语的时候,会注重英文和中文的对比,告诉大家直译和意译的区别,俩这当中的思路转换。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英文水平提高,语文也同样提高。

“左右逢源”是《文心》的第十八节,这部分让我印象极其深刻。思维扩展的方式除了知识的补充,还有知识的互通性。

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最初合著《文心》的起因是当时的中学语文教学有不少问题,两位决定写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假定的读者群体是中学生以及中学老师。因此在行文风格上难免感觉有点少年化,也正是因为如此,《文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基础的知识点深入浅出的讲解。文章的精气神,许多时候就是由这些细节塑造而成。按照本书的内容一点点改进,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会极大幅度的提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