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贤佞

2024-10-12  本文已影响0人  自己当王子的灰姑娘

辨别贤佞是个大难题,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不过从理论上讲,要辨别肯定是可以的,问题是取决于用人的人。如能以公心来对待其下属的人的言行,并用实践效果来检验其是否正确,贤佞自必分明。王充在他所著的《论衡·答佞篇》里,比较详细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以问答形式进行论证,有人问佞人和谗人有否异同之处?他答道:“两者都是卑鄙的人,但表现不同,谗人是以口害人,而直言不讳;佞人以阴谋诡计害人,而隐瞒其动机。因此,谗人害人易知,佞人害人则难知。”有人质问:“这么说,佞人则不能知了?”他答道:“佞可知,人君不能知,庸庸之君,不能知贤;不能知贤,不能知佞。唯圣贤之人,以九德检其行,以其效考其言,行不合于九德,言不验于事效,人非贤则佞矣。夫知以知贤,知贤以知佞;知佞则贤智自觉,知贤则奸佞自行得。贤佞异行,考之一验;情心不同,观之一实。”他认为能知贤则能知佞,知佞则能知贤,因贤佞是对立的,否定了此方则可肯定彼方。而辨别的标准是“九德”,看其言行是否符合,并用实践效果来检验其言行,贤佞则可辨别。对此,王充在《论衡·定贤》里作进一步的阐述: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孔子日:“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日:“未可也。不若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夫如是,称誉多而大小皆言善者,非贤也。善人称之,恶人毁之,毁誉者半,乃可有贤。以善人所称。恶人所毁。可以知贤乎?夫如是,孔子之言可以知贤,不知誉此人者贤也?毁此人者恶也?或时称者恶而毁者善也!人眩感无别也。

王充是反对所谓“圣人之言皆无非”的学者,他有很多“非礼”的言论。孔子答弟子子贡关于识别贤佞的问题时,认为全乡的人都夸奖或憎恶也不能肯定其人的好坏,只有乡里的好人称赞、坏人毁谤才能辨别。王充对此提出质疑:孔子又如何知道称赞的人是好人,毁谤的人是坏人呢?也许是称赞的人是坏人,毁谤的人是好人。显然,如果是这样,按照孔子的逻辑,辨别贤愚则适得其反,把好人视为坏人,坏人视为好人了。因此,王充认为孔子所说的话仍使人迷惑,不能辨别好人、坏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