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精进·自律2018,我的计划!读书

细分美好,善用恐惧——我们都需要的“小学问”

2018-04-30  本文已影响94人  安之腾

1.

按理说,我们这个不愁吃穿的年代,应该少些焦虑才对。可翻看市面上的励志书籍,就会觉得事情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儿。

随着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事实上,不管我们怎样努力地想要摆脱,都最终难以过上没有焦虑的生活。

那么,既然摆脱不了,就坦然面对吧。于是,我拿起了手边的这本书——《小学问》。

2.

《小学问》是有名的洗脑节目《奇葩说》的出品人马东和他的团队成员共同创作的书籍,一方面旨在向读者来阐述“小学问”的这样一个新概念,一方面通过细说7种不同的小学问,来帮助大家解决人生的具体焦虑。

《奇葩说》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档节目,每一期我都会认真观看。刚开始的时候,对于论题,我总是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主见,从而,在嘉宾辩论的过程中,常常随风倒,没有自己的观点。后来,我注意到,像马薇薇、胡渐彪、邱晨这些人,他们之前都不是专门做辩论的,虽然以前做着完全不相关的职业,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读书、爱写作

读书写作,这大概是普通人精进的最佳途径了。所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个副标题: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

本来呢,我还不是多么焦虑,但看到这行字的时候,我立马想到了好久之前立下但是没有完成的志向,突然想到了我自身的惰性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这时,我心中大呼:原来,我还是有痛感的。原来,我一直没有摆脱焦虑,只是我之前太闲散,以至于把焦虑都忽略了。

于是,我带着一个焦虑者所通常具备的认真态度,翻开了这本书,并把这本书的名字,郑重其事地记在了小本本上。

3.

可是,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就只有这八个字:细分美好,善用恐惧。

这8个字出自《小学问》的第七章。

什么意思呢?

这个说法,是在向广告学习。也就是说,要想避免乏味,同时具备影响力,首先,我们需要细分美好,或者,善用恐惧。

这本书,也利用了这样的原理。

本来,《小学问》书如其名,讲的就是生活中我们常常走入的思维误区。而这本书,就是旨在给我指出这些思维误区,并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能有多具体呢?大概比心灵鸡汤多一些理论根据,其间,会提到很多很多外国人总结出的理论:达克效应,滑坡谬误,懒蚂蚁效应等等。

这些专有名词,来源于各个领域。这会让读书的人有一种错觉,那就是:仿佛看了一本《小学问》,就真的变得有学问了。

然而,事情总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小学问》这本书是成功的。起码,它的广告符合它所倡导的理念。

我们都恐惧自己不成功,所以拼命地想要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焦虑。虽然我们也知道,很有可能读多少本这样的书都是无用的,但我们还是希望它有效果。

这本书,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

这七个方面,我们经常会触及到。从而, 我们也会由此期待,通过阅读,我们也能像那些大咖一样,从此再无烦恼,走向人生巅峰。这七个方面就是对于美好的细分,而前面提到的焦虑,就是充分地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以引发人们的好奇心。

4.

到底这本书的小学问是否能够解决人生的各种焦虑呢?在我看来,是因人而异的。

就像小学问的第四章所阐述的那样:

你真正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内心深处缺乏动力。

通俗地说,就是你不成功、你焦虑并非因为别的理由,而是因为你并非真的想去改变。

一个人,如果真的发自内心地想要做一件事情,那他就会势如破竹,难以阻挡。同样,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是有益的,比如背单词,比如减肥,但是我们并不一定真的想做,因为缺乏内因。

终究怎样的人生是成功的,什么程度的焦虑是有益的,我们也很难说清楚。于是,就只能落实到一个又一个小的点上,希望因此而长点智慧。

智慧确实是前人总结的,但光读智慧,不见得就能拥有智慧。前行的路上,该碰的壁一个也不会少,弯路还是要真正走过才知道。

很多事情的解决,都有赖于思维方式的转变。长久的生活习惯会让我们逐步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因此,我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狭窄。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去探索。不仅要读更多的书,还要走更多的路。在前行的时候,还不能忘记时刻进行步伐的调整。

小学问,就像是前行路上的小点心。也许是无意,但它总算还是有些用处。还有些时候,因为没有干粮,这些小点心便显得更为宝贵了。

小学问,小学问,它并不是告诉我们学问有多小,而是通过它的小,来反映它影响的大。一切改变,都要发自内心才行。如果我们不想改变,再多的“小学问”也无用。

故此,带着问题去读书,才收获更多。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小学问”,才真的能学以致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