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六蔽(三)

2024-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建军

——《论语》学习之17·8-3

【原文】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白话】只是好信却不好学,其流弊是贼害;只是好直却不好学,其流弊是急切伤人;

【思考之五】孔子不守信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朱子《集注》说“贼,谓伤害于物。”皇侃《义疏》解作“害”。“以为不学而信,则信得不合宜,以致贼害其身。”如果不学,你不懂得为人处事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分寸,只是一味地讲诚信,诚信往往就会出问题,就会贼害其身,甚至害人而且还害仁义、害道德。

孔子强调“主忠信,徙义,崇德”,要“当仁不让”,有子也讲“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仁”和“义”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用来约束我们承诺行为的准则。什么是义?“义者,宜也。”《四书纪闻》说:“大人之所以言不必信者,惟其为学而知义所在也。苟好信不好学,则惟知重然诺,而不明事理之是非。谨厚者则硁硁为小人。苟又挟以刚勇之气,必如周汉刺客游侠,捍文网而犯公义。自圣贤观之,非贼而何哉?”在圣人的眼中这就是贼,是非义之信,会让自己受害。

如果诺言与原则冲突怎么办?《史记·孔子世家以及《孔子家语》都记载了孔子“要盟也,神不听”的故事:

“孔子去陈。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於匡,今又遇难於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適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適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孔子认为,在被逼情况想签订的盟约,老天爷也不会相信的。当生命都受到威胁了,权宜之计怎么能算数呢?他没有守小信,可是他守住了义、道义。

《孟子·离娄下》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君子只要是按照原则来做,就不能算作不守信,原则是关键所在。孔子也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匹夫匹妇之为谅”,不讲原则地信守承诺之事,通常是境界不高的人所为。一味地讲诚信,不知道讲原则,可能会做违法犯罪的事情,还自以为道德高尚。

张居正讲:“有言必信,美德也,而所以成其信者有理存焉,若但知信实之为美,而不好学以明其理,则心为信所蔽,将至于期必固执,而伤害于物矣,岂不流而为贼乎?”不学习圣贤的道理,不懂得“信”在具体为人处事时该掌握什么样的分寸,他的“信”往往就会出现问题,贼害其身,伤害仁义、伤害道德。因此,必须要透过好学而知道信的行相、信的功用、信的善巧方便,守信的时机,以及信是要合乎礼、合乎义等等。

【思考之六】好直不好学,会发生什么呢?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过失吗?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直就是正直,是孔子十分重视的一种美德,但如果不好学,不能够通权达变,不符合中道,“其蔽也绞”,他的弊病是绞。“绞”,马融注曰:“绞,绞刺也。”皇《疏》解释说:“绞犹刺也,好讥刺人之非,以成己之直也。”就是讥讽挑剔别人的毛病,以显得自己正直,这就从爱好直这一美德下降到了挑人毛病,显示自己,也就完全失去了直的本意。

绞就是刺别人,讽刺别人。说话尖刻,出口伤人,刻薄,不近情理。因为性情率直,直来直去,又不好学,往往就会有傲慢,常常看到别人的错,去讥讽别人、刺伤别人。

《泰伯篇》第二章,孔子说“直而无礼则绞”张居正说:“直而无隐,亦美德也,而所以行其直者,有理存焉。若但知直道之为美,而不好学以明其理,则心为直所蔽,将至于径情急迫,而无复含弘之度矣,岂不流而为绞乎?”没有含弘之度、说话尖酸刻薄、让人没法忍受,这就是绞。

怎么行直德?背后有他的义和理。必须要透过好学而知道直的行相、直的方法、直的功德、直的善巧方便、行直的时机,以及直是要合乎礼、合乎义。如果不知道这些重点,则好直之人就容易直的不合时宜,有伤厚道,也不通人情。

“直者,诚也。诚者内不自欺,外不以欺人。”直是要以真诚为核心,内诚才能外直,直者真心。《中庸》云:“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直又必须是以善相结合、符合性德,直心是德。有的人一出口就伤人、揭人短处,却认为自己是直,直不等于心直口快。如果我们与人交往,一“直”就伤害人,那就要反省了。

我们很多人,都自以为是很正直的人。人直率是好事,但如果常常苛责他人,爱挑人家的毛病,说人家的这些错误,批评人,以显得自己正直,这就失去了正直的本意。不仅如此,很多人还自以为是,常常以自己是“直性子”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这样做才是正直,岂不知,这样做的害处以及对别人的伤害。这种直不仅不是德,反而是德行的障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