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就可以了”,是你与高手最大的认知差距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3人  我是真老师

我现在在挑战日更,每天脑海中其实都会无数次的涌现这样的一些念头:

“写了这么多字了,差不多可以结尾了吧。”

“这张插图差不多可以了,不用再找了吧。”

“这句话这样表达合适吗?要不要换一个?差不多就行了。”

……

平时我觉得有这些念头也很正常,脑中的杂念纷呈,的确也不由人控制啊。但是昨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自己的这种“差不多”态度有了深刻的反省。

昨天外出参加一个家长交流活动,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写了一段总结发给我,让我看看有无修改的地方。我一眼扫完,心想,差不多,不用修改了吧。紧接着又收到对方两条信息,恳请我务必修改润色一下,我见无法拒绝,只好打开再次详细阅读起来,这一看,才发现这段小小总结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词句有点啰嗦,重点不突出,没有抓住讨论的关键问题等。我重新编写了一段发给他,他回复说:“很感谢,四两拨千斤,句句都说到点子上。”

他的夸奖当然让我很受用,但同时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为什么要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足够重视某件事,并把它做的更好?为什么我一开始对这件事的本能反应是“差不多就可以了”?

第一,说明“差不多就可以了”这种思想在我身上还是个根深蒂固的存在。如果不是朋友的再三邀请,我当时真实的想法是想糊里糊涂过去。的确生活中的我其实是个不爱较真的人,对生活,对工作,基本都是这种“差不多”心理,所以过着“差不多”的生活。

自以为自己很精进,对自己有要求,其实心里是发虚的。真正精进,真正对自己有要求的人,绝对不会随意处理一件事。敷衍应付的态度最终受损失的是自己。

第二,在舒适自由的氛围下,和在充满一定压力的环境下,显然后者更有利于成长。

尤其对于教育孩子,在“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充斥天下父母心的今天,家长们打着“要保护和释放孩子的天性”的幌子,给孩子无尽的爱和自由,尽一切努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对孩子百般呵护照顾,结果孩子长大了,都是一身的毛病,自私、“玻璃心”、没有责任感等。

反观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在规则严格执行下长大的孩子,更有礼、更自理、更自强。

凡是成长都是逆人性的。如果想待在舒适区,就让自己得到快速成长,那几乎是白日梦吧。带着压力,更容易激发潜能,帮助我们更野蛮的成长。

所以,“差不多就可以了”,这真的是一个会对人生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的思维模式,它让我们满足于现状,不再向前一步,它让我们失去勇气去探索自己的能力到底能够达到何等境地,它让我们一生平庸,失去进步的可能。

如何克服这种思维模式呢?

首先,要接纳自己的这种不完美,承认自己的问题。“我的确有这种思维模式。”接下来在想该如何改正。

第二,提高觉察力。每次与人相处或做事时,当这种“差不多就可以了”意识浮现时,要能觉察到它,跳出肉体,去看见它。当你看到它的那一瞬间,你的理性才有机会战胜本能反应。

第三,刻意练习。觉察到这种思维模式后,要有意识的去克服它,不被它所控制,当然这需要不断练习,日积月累,通过事上练,去调整。

其实,很多时候,一件事做的差强人意,不够漂亮,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做好它,而是我们的态度问题,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导致的,我们总是很容易就放过自己,我们总是对自己太好。

当我们能够克服趋利避害的人性弱点时,那就是我们获得成长的那一刻。


日更56/100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