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英国免费医疗,以及意外的反思

2017-03-19  本文已影响379人  一株香柏树

最近一次去医院,我深深被“震撼”了一回,从思考模式到行动决断,乃至面对工作人员的态度,都受到一次彻底地“洗刷”。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

先从英国的医疗体系说起。

2015年刚到英国的时候,我只是知道英国NHS提供基本的免费医疗,受众的人群是在英国拥有合法的居住权的人,包括本国居民和外籍在英合法工作者及其家属,还有一些政策性的难民。

我作为外籍人士,申请享受免费医疗的基本程序是凭借合法的签证,到所住的区域社区卫生中心(这里称:Health Center /Practice)填表注册NHS的医疗卡,之后,我就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GP)。

英国的分诊医疗体系相当完善。正常情况下,生病第一时间都是到GP那里预约、看病。GP认为患者的情况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时,医生会发转诊信息到对方,患者只需回家等候转诊医院的预约信函,然后凭信函去相应医院看病即可。紧急状况下,患者才可以通过急诊直接到医院看病。患者到医院之后,先报到,之后就等候喊号就诊,如果需要当场做什么检查,医生或护士会指引患者如何做,诊疗结束时,医护人员会跟患者商量下一次就诊的时间,当然如果此次就诊已经解决全部问题,则无需预约复诊。在整个就诊过程中,患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自然不会在缴费和排队之间反复浪费时间。

这样的医疗体系也是利弊共存。优点自然不需多言,政府提供免费医疗,决定了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预约就诊也最大化地保证了就医秩序井然等等,这些都保障医患双方保持一种纯粹、合作、友善的关系,绝不会出现国内奇葩的医闹现象,更没有不可思议的伤医事件。缺点当然也非常显著——不够便捷和高效,在国内,患者去哪家医院看病,什么时间去医院都是由自己决定的,显然在这里行不通。一般的看病都需要提前预约,而不是随时可看。人数多时,往往会预约一周或一月,甚至数月之后,很多国内同胞会感到非常不方便,因为我们都不习惯“等”。

(二)

2015年9月初,我意外地感染了水痘病毒。那天傍晚,我去看GP时,接待处人员建议我可以直接去医院看急诊。于是乎,我第一次去了英国的医院,在急诊处等候医生的诊治。大约等了一个多小时,一位亚裔面孔的女医生接诊我。在此之前,护士已经给我服了2粒退烧药。经医生判断,我确诊感染了“水痘”,她开了处方,并交代了注意事项。然后,我就拿着处方离开了医院,到附近的药房自行购买药物。

这一次的就诊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感受。我当时只是觉得急诊的人挺多,但大家都非常安静,与国内急诊区嘈杂的氛围截然不同。

2015年10月,接到通知,英国对妇女开展宫颈癌的筛查,所有适龄女性需自行前往GP处预约自己的筛查时间。我在筛查时发现有一粒息肉,病检没有问题,于是,医生提供三家他们的转诊医院,供我选择,让我自己电话预约即可。后来,我挑了一个离家近的医院,跟医院约好时间,便去手术。接诊的是一名男医生,他从电脑系统里调出我的信息,问我打算何时手术。我说,如果当天可以,请他当天替我摘除。因为我之前在国内做过息肉手术,知道并不复杂。他连忙喊了一名护士,替我拿来毛毯,并解释说他们的规定是最好两个人一起替患者手术(处于对患者的保护),问我是否介意。我说不介意。所以,这位医生就在门诊替我摘除了那枚息肉。

这一次的小手术让我感受到特别被尊重,而且这名医生的手法非常巧妙,我根本没有感觉到任何疼痛,出血也极少,消除了我对外国医生手法的担忧。

2016年夏,我当时第一次怀孕,在北伦敦的巴尼特医院建立孕妇档案。之后,从北伦敦搬到南伦敦,我经历严重的妊娠反应后,贫血、低血压等等问题均出现,使得我一个人再次去北伦敦参加常规产检变得异常困难,因为我需要转3次车,来回将近5个小时。巴尼特医院的工作人员极其和善,考虑我搬家远,宽容了我的迟到,并温暖地替我倒水扶我坐下休息,帮我联系南伦敦的转诊医院,连地图都替我打印出来。

那一次的见面,我印象极深。因为我受到了如此温柔地对待,那位阿姨一般的助产士搀扶我坐下的那一幕,她充满爱的眼神,我至今难忘。

后来,成功转诊到南伦敦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但B超显示胎儿发育停止,只能在全麻下通过手术终止妊娠。于是,我又一次体验了麻醉师、产科手术医生、日间病房护士的照顾。这次经历我曾经专门记录过,在此不再赘述。总之,我被他们温暖的手和温柔的言语所打动,尽管我的身心在那时都异常糟糕。

.......

就在我以为我已经适应这里的医疗模式时,无意的一次对话让我感到非常地“被教育”。

(三)

2016年9月底,我搬到利物浦生活,所以,我又重新注册新的GP和医院。

上周,我按照通知又去医院常规检查。但,这一次不同的是,医院为我配了一名中文翻译。我在接待处报到后,发现这里接待处的窗口台面上贴着一张表,显示不同国家的国旗和语言。我恍然明白,我在利物浦这里GP注册表上填写过自己的国籍和语言。我心想,医院安排了翻译,真是贴心。

候诊时,我发现,周围不少外籍人士都有翻译。我心里嘀咕着,英国NHS真是为我们这些外国人花了不少钱,不仅为我们提供免费医疗,还专门聘翻译,怕我们表达不好,耽误诊疗。

轮到我就诊时,我的翻译已经在诊室,打了招呼,才知道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一上午了,今天一天都是在这里替讲普通话的华人翻译。这位女译者看上去非常干练,年龄在五十多岁。她跟我说,你希望我全程为你翻译呢?还是你觉得自己听不明白或讲不清楚时替你翻译?也或者是你自己完全不需要我翻译,我就在诊室外溜达一会?我心想,这么好的机会,我英文也不够好,当然希望她坐镇,于是说,还是麻烦你坐在诊室,我如果有不明白或不会说的地方,请你帮助我一下。

安坐下来之后,我们和医生的互动正式开始。期间,医生问我,是否希望转诊到家附近的一所小一些的医院。我一时犹豫,拿不定主意。她说,那你先考虑一下,我正好先去和另一医生沟通你的一项检查结果。

就在医生出去的这段时间,旁边坐着的这位女译者对我进行一番“洗脑”。她先说,姑娘,我说话很直接,但都是为你好,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必须比任何人都上心。我微笑地点头,是是。接着,她如同机关枪扫射一般的语速说了这样一番话:那你听好了,这里是英国,不是中国,不需要看脸色,更不需要找关系。这所医院所有人,都是为你服务的,你和他们是合作的关系。即便是我和你,也是服务关系,我是拿薪水来为你服务的,此时此地,你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但你一点都不欠我们的人情,懂吗?她刚刚问你的问题,你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千万不要害怕得罪谁,你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对你有利,对你方便,咱们不是求人的,在这里不是中国,我再说一次,这里咱们都是平等的。你纳税给政府,政府为你购买医疗这些服务,都是你应得的,不是施舍和照顾,懂吗?你在这里必须转变思维模式,做事风格,一定记住咱不是在求人。

.......

这次就诊并没有什么特殊,但是,这位译者的话却让我反思。我跟先生说,我这么久怎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这样的呢?我是不是表现得太“唯唯诺诺”?看来真是旁观者清。先生也很感慨,因为他也坐在诊室,听到了这番话,真的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原来,我们已经深深地被刻上了印记。

我们不太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生怕得罪了对方,是因为我们过去那些年一直担心自己说错话、办错事,惹家长、老师、领导生气吗?

我们在受到别人尊重时,尤其是比我们更有社会地位、更有富有的人们,我们似乎会有一些惶恐,好像不配得他们的平等对待,是因为我们过去那些年一直被塑造成有阶层等级观念的人吗?

我们去上级部门办公事,会不由自主地察言观色,害怕手握钢印的他们龙颜不悦就把我们打发回去,是因为我们过去那些年一直被教育成畏惧权力的人吗?

为何国外一个小学生都敢于给议员或总统写信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不是多么爱戴拥护他,是处于批评或建议,而我们一个成年人甚至连对自己同事提个不同看法都不敢,别说对上级?

为何国外的地铁、公交司机都可以罢工抗议工作时间长,其实他们平均36小时/周,全年法定节假日43天休假,不含周末,而我们高级知识分子都不会对自己的超时工作和待遇提出实质性的抗议,最多是说说而已?

为何国外的政府官员不敢肆意地滥用权力,家里子女照样过着老百姓生活,而我们的很多官员,连国有银行某个小小支行行长子女,送到海外,都过着比总统子女还奢侈的生活?

我们已经真的习惯,或者说麻木,也被奴化了,潜意识里害怕有权力的人,害怕有财力的人,并不是真正思想独立的人。

哀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