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不高的电影,我要为他点赞
跟你一样,我也不曾经历过那些红色岁月,可是这样一部不起眼的片子,在这个热爆了的夏日,竟然让我忘记了手上的西瓜。
评分不高的电影,我要为他点赞我在历史书上学过,1959~1961三年时间,自然灾害蔓延,大跃进接连失误,苏联落井下石,在我们新中国刚刚11岁多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爆发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灾难性饥荒。党中央领导人身体力行,组织调查组亲自深入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的就是周恩来总理一行从贵阳的花溪到河北武安的伯延调研的过程。
这部片子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朴素。在近些年看多了大制作大卡司的影片之后,这样单纯的主旋律有让人瞬间安静的魔力。
那是多么艰苦的年代啊!所有人都在温饱的生存线上挣扎,一开头,伯延沿路的枯树就是无声的证明,被撸得光秃秃干巴巴了,啥都没有,车子经过尘土飞扬。
故事的戏剧冲突是伯延公社主任郭凤林,(他是老支书郭百岁的儿子),郭主任为了“面子”,更为了不愿年事已高的总理看到村里令人揪心的真实情况,他就私自决定欺上瞒下,强行封口,层层弄虚做假,甚至对心直口快的亲爹都封锁了总理要来视察的消息。
其实郭凤林当这个主任工作一直很积极,很称职。他和大多数伯延的村民们一样,就是单纯的不想让前来调查的周总理看到村里的困境而添堵,他抱着“不给国家找麻烦”的心理,把所谓的爱说实话的“后进分子”关在后柴房。他不许干部老百姓说实话暴露问题,藏东头掖西头报喜不报忧,满怀期待的希望能把总理给瞒过去。
可是咱们的周总理是什么人啊,看破不说破。在发现食堂的桌子上有鸡蛋的时候,他跨进去的一只脚迅速收了回去,门都没进,最后坚持着跟大伙儿一起喝的树叶子糊糊。日理万机,舟车劳顿让他的腰背早就直不起来了,可是他依然坚持跟大家同吃同用不搞特殊,亲自到家中走访,到地间帮农。胜德媳妇儿说他秧子插的不对,他也不恼,一边改正一边表扬大伙。这样的气度胸襟绝不是一般人所及的。
前几天郭主任净跟周总理打马哈哈,周围的干部也擦着边鼓,明明看到的情况跟说的不是一回事,可是就是没人点破。没办法,总理和邓大姐只有悄悄的私下去了解,但是这远远不够啊。
最后的疙瘩是怎么解开的呢?那天,成功地保住了暴雨中的秧苗,乡亲们以为总理也要走了,就自发的组织起来给总理唱落子戏送别,这其中就有被“关押”的几个小青年儿,结束之后总理就顺势召集大家开起了个座谈会。
会上,人乌泱泱地挤了一大屋。开始大家都没开口,周总理笑眯眯地指指身后墙上的画像(当时普遍都贴着七位中央委员的画像),说道:我叫周恩来,就是墙上那个人。你们看像不像?这次我来是想听大家的心里话,有话只管说,说错了也不要紧。
蹲在总理身边一直闷头吸烟的村民张老在回答的时候到底没忍住,头一个“开枪”:要说食堂好,全是假话。食堂就是吃不饱。还直愣愣地加了一句:你要是糊弄我们,总理,再过两三年,你也会饿死的。总理知道他家有四个孩子,闻此言不由的一震,深蹙凝视四周,眼里噙着泪水:还是我这个总理没当好,我道歉,对不起大家。
因为这一番真切的话,大家都陆陆续续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或者交上了自己的意见簿,总理跟工作人员就连夜的整理这些资料。
当时党中央几乎所有的核心领导都深入到各个基层调研,而总理是最后一个跟毛主席汇报工作的。四天四夜里,周总理走访了几十户村民,跟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吃的比别人少睡的比别人晚,终于了解到了真实情况。
那天,周总理通过广播向全村的老百姓传达了毛主席接到汇报后的批示,农村的集体食堂存在与否,完全交给村民们自己当家说了算,不由国家,村委会,甚至是哪一个干部来决定。伯延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集体食堂的人民公社,这是家家自给自足的征兆,解散了食堂,不再大锅饭,老百姓重新有了吃饭的自主权,袅袅炊烟纷纷升起。
片子里有好多的细节都是不显山露水的娓娓道来。老奶奶为了表达百姓对共产党的爱戴,她竟然卖掉了自己的寿材换粮食为总理做抻面,大家有顾虑,总理说:“不吃她的面她会更难受”。然后悄悄的把寿材给送回去。总理和邓大姐想为老张抚养一个孩子带去北京,可是最后仍理解并尊重他难舍的父子亲情,让他继续完成对亡妻的承诺。
郭凤林身上既有爱国爱党的一面,又有被浮夸风侵蚀后稍稍动摇的一面,他是那个年代颇有代表性的基层党员干部。小青年们身上就混合了新时期迫切的想要改变进步的冲劲儿。老支书等村民是对共产党百般忠诚万般爱戴。
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周总理和百姓间就是这样心连着心,以自己的丝丝行动不断拉进距离。
评分不高的电影,我要为他点赞我不看电视剧好多年了,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周都翻找一些电影来看,主旋律电影说实话我看得不多,这也是我不懂为什么老爸老妈去湖南一定要亲自去给伟人敬礼献花。这一次偶然间看到这部片子真是意外的收获。《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我看来,它所展现出来的“客观历史”已经远远摆脱了正剧所谓“艺术”的修饰,戏剧的冲突或者出格的套路。整个儿没有浓墨重彩,没有虚张声势,没有牵强附会,没有高深莫测,所有的镜头和言语都那样直白,却一击即中,自然而然地触及到我的心里。或许,这种朴实、这种纯粹、这种黑白灰底色本身带来的震撼就足够打动人心,拥有强大的感染力。虽然这部片子它不热门,评分也不高,可是我真的想把它介绍给更多的人看到!
看完了,脑海里始终过不去的就是夜色中的那扇窗,一直映着总理的身影,他承诺的有饭吃有屋住有衣穿有地种有工作有书读照亮了那个积贫积弱年代群众们心中全部的希望。周总理下乡的“四个昼夜”不仅仅是对“实地考察”的最好诠释,更是对今天的领导干部如何开展“调研”的最好范本。这应该是头上的尺,心里的戒。
在任何一个年代,活着意味着需要自己强大,变强大则需要拥有更坚韧的精神力量。青年吾辈,只有精神不倒,眼里才能有光,脚下才能有路,这样我们寻找的未来就一定在前方! (2017.07.22虞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