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员工为什么抵触绩效?那企业还做绩效考核?项目怕流产?只需这样

2017-11-03  本文已影响66人  薪酬绩效那些事

文/作者:许老师丨人力资源实战专家

导读:

“绩效是组织生存的唯一目标”,企业一切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创造好的绩效,因此对绩效的管理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涉及到的要素很多、很难做好:

有一个权威的调查,调查了不少于3000多家中国不同行业、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其中还包括了不少世界500强在华的企业),这些企业都在做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最终他们对绩效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如图下:


看了这个结果顿时就让人心情不好了:达到“满意”和“很满意”的只有17.6%,然而“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总和(也就是绩效工作失败的)则高达71.7%!

现实很多中小企业,做绩效为什么容易走向失败?


个人认为无非这几大宗罪!

很多中小企业的绩效考核并不理想,要么流于形式,要么不能持续,总是半途而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宗罪:认知上的问题。

企业为什么做考核?绩效考核是不是扣罚的工具?

1、建立工作标准与目标,达不到标准或目标的就扣钱、问责;

2、评价员工工作量,以便增加员工工作项目;

3、用来作为发奖金的主要依据;

4、用来作为定岗、晋升等的标准。

个人认为企业绩效考核有真正三大目的:

一是促进团队达成战略目标,

二是直接提升企业绩效,

三是支持员工提升个人能力。

在实施考核时,更多采用正激励,通过建立正面文化,沿着利他共赢的轨迹运行。

绩效考核不是一般的利益分配工具、也不是监控员工工作状态的手段、更不是企业随意扣取员工收入的砍刀,如果这个认知不到位,绩效考核不可能成功。

第二宗罪:技术上的问题。

我曾在书店看到一本大簿头绩效考核工具书。作者连绩效考核与绩效评估都没有区分清楚,将业绩量化指标与行为能力标准混杂一起设计操作,好象海鲜炖猪肉,难看又难吃,真心不知如何运行,属于典型的为了考核而考核、胡乱搭配考核。

绩效考核是一门管理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很多老板、工作经验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绩效考核管理经验,也没有参加系统的学习,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小聪明、别人的一些资料,就开始做起绩效考核,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宗罪:人的问题。

绩效考核的推行确实有难度,我认为主要难在以下方面:

1、复杂的不是方法,而是人的思想;

2、统一方法前,先要统一思维;

3、管理者挺一挺就接受了,决策者自己不够坚持;

4、导向性不清晰,解决“员工为谁而做”比“如何令员工做好”更有价值;

5、一开始就追求尽善尽美,没有做好曲折坎坷、持续优化的准备。

因为绩效考核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包括收入、职位、职业发展、职业价值等),其敏感度无以伦比。所以一定要关注人的感受与需求。不能只考虑方式方法,掉进方法论的陷阱。

另外,设计与推行绩效考核的人也很重要,如果这些人不具备专业能力、心态不稳定、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势必影响绩效考核的成效。

第四宗罪:模式上的问题。

绩效考核有很多工具,传统的工具有KPI、CPI、MBO、BSC、RAG、EVA等等,多数企业的考核都是KPI+CPI+BSC这种模式,但这种模式并不适合薪酬激励。

当前,绩效优化最常用的工具:主要有BSC、KPI、OKR、KSF等四种方法,哪一个才是最有效的?哪一个更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下面分析仅是作者个人见解而已。(有更好观点欢迎评论和留言)

四大绩效工具的功能定位


四大绩效工具的核心理念


四大绩效工具均拥有自己的核心思维

四大绩效工具的优缺点和运用


四大绩效工具各有所长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简单,实行评分或打分制,并且以此取代考核。评分制的价值其实十分有限,短期有点价值,可是作为单一模式很难持续。而且评分制用于360度评价还行,不过评价不等于考核,它只是考核中的一小部分。

而作为小微企业,如实行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如企业最常用模式KPI),这些为什么都费人费力效果却不好,详情见下面分享。

如果绩效模式用错了,结果是什么?

1、先天脑瘫,后天再努力也白搭;

2、激励无效,钱多也不用到刀刃上;

3、从设计开始就误入歧图、走进迷宫,看起来很美好,却可能越绕越远;

4、回到原点,周游了一圈,发现做与不做差不多。

绩效与激励设计是绩效管理的核心,而模式是核心的中心。

个人推荐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

KSF的重要理念:

1、决定岗位成就的只有少数的关键因素;

2、这些因素具有规律性、决定性、成长性、关联系等特点;

3、聚焦这些因素,并视其为核心目标;

4、每一个因素代表一份特定价值,并与员工薪酬、晋升、奖励相关;

5、复制与扩散KSF,让成功可持续。



本人认为企业做绩效不成功一定还有很多原因,但是考核模式不对,这个一定是最根本问题(选择不对,努力白费)目前小编就针对上面提到:比较流行的有KPI考核和360考评两种模式,今天特别针对这两个模式进行解析。

1、KPI模式

很多中小企业采用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方式,员工做不到目标就会被扣罚工资,中小企业本来薪酬福利就没有竞争力,做不好还要被扣钱,员工自然抵触,长时间扣罚绩效工资,很多员工就选择离职,员工离职多了,企业自然不能持续做下去。

KPI比较适合500强大企业,因为500强企业本身薪酬福利就高,加上有品牌效应,很多员工非常珍惜在500强企业工作的机会,还有很多人认为自己至少在百强企业镀过金,以后出来身价也不一样,就算被扣少量的绩效工资,还是能接受。所以KPI考核适合500强企业,而不适合中小企业。


2、360考评模式

有些办公室后勤员工工作基本上很难量化,也没有什么目标可定,做KPI是不太适合的,于是很多企业就采用了360评分制。

360考评:就是指上级对下级、自己对自己、下级对上级、同级之间全方位互相评价打分,最后根据分数高低来决定绩效工资的多少。

360考评主要有以下弊端:

1)采用回顾式,打分不够真实;

2)以评估人的意志为导向,打分不够客观;

所以,做了360考评的企业很容易流于形式,每个月不可能满分,但基本上在90-95之间,打分不但没有提高绩效结果,反而浪费了大家的工作时间,很多企业做了一段时间后也就没取消执行了。


企业应该如何构建有效的系统性机制?

系统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是:七分励三分管。在做好基本管控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和构建的必须是激励机制,从“人在”变为“人材”,从“人材”再升级为“人财”。

好的机制必须由五大激励机制组成,缺一不可:

1、目标激励机制:

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岗位目标。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个人目标、团队目标。基础目标、激励目标、挑战目标。年目标、季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目标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激励系统。

2、个体利益驱动机制:

不能只停留是“底薪+提成”、“固定月薪+考核年薪”、“固定工资+各种奖励”如此简单而粗糙的薪酬模式。员工需要的及时的激励和持续的驱动。

3、共同利益趋同机制:

没有完美的个人,可以有完美而卓越的团队。把所有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团队。要让团队目标一致、行动一致,除了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共同利益绝对是核心。

4、文化驱动机制:

积极的团队氛围、高效的工作习惯、正确的思维方式,靠的是文化的力量。赶走负能量的人,摒除坏的细胞,让优秀的人、积极的人形成一个强大的企业磁场。

5、人才发展机制:

人才的激励机制永远是企业的核心。招对人、用贤人、育好人、留能人、激励到人,哪一个环节不重要?很多企业人才为什么会是一个瓶颈,就是因为缺乏人才的发展规划和激励机制。


总结:

中小企业的绩效出路在哪里?

很多中小企业因为没有高福利、高薪酬的优势,所以要从绩效考核转换为绩效激励,企业别忘了做绩效考核的初衷是什么,绩效考核要的不是考核,而是绩效。

所以,我们要从考核思维转成激励思维。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没有人喜欢被考核,但是每个人都喜欢被激励。

中小企业最好的激励方式就是——分钱!让员工们为自己做,而不是为老板打工,员工只有为自己做的时候“力”才是最大的。

如需了解更多薪酬、绩效、股权、合伙人、预算管控方面的知识请添加许老师个人号可参考模板

许老师个人号( HC-SH003 )

专注薪酬绩效研究、实践、落地运行。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交流!

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或帮助,欢迎转发、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