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1
《额尔古纳河右岸》相关
作者:MAY ZHEN
一、对于死亡-与大自然最好的结合
这部作品是以一个九十岁的鄂温克女人的回忆开始的: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对于一个看过太多雨雪的老人来说,似乎那些承载着伤痛的过往也成了大自然必有的现象,他们生于风中,长在山林,死后葬在树梢!在他们看来死亡就是人离开这个世界,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就是人与自然的最美的结合。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姐姐列娜被风雪和寒冷带走,面带微笑的姐姐一定是在做这一个美好的梦;父亲林克被雷雨带走了,他是林中的勇士受了太多大自然的眷顾却最终逃不过大自然的魔法!达西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狼的劫,带着猎鹰出去从此再也没回来;看来最不想丢弃的东西,却容易撒手离去,维克特(大儿子)留下鹿骨项链陪伴柳莎,自己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娜杰什卡带着娜拉逃走留给伊万一生的相思;达玛拉耐不住寂寞终于去找林克了,她穿着尼都萨满送给她的那件美丽的羽毛群跳完一生中的最后一支舞蹈!耶尔尼斯涅被水卷走了,斯元科山这被我们视为福地的宝山却成了他的希楞柱;接下来雨雪席卷而来,亲人们一个又一个的被死神接走,安道尔被猎枪打死;哈谢被蘑菇带走;坤德被蜘蛛吓死;达西自杀,杰夫琳娜殉情!!死亡发生在清晨、正午、黄昏,自然而然却让人猝不及防!不过没关系相信他们另一个世界里过得会更幸福!
二、关于爱情-艰难而璀璨
本以为在这样古老的部落里所谓的爱情只不过是男女结合繁衍出下一代,然而并不是,他们之间的爱如同额尔古纳河有时含情脉脉的流淌,有时激情澎湃的奔腾,生生不息。在众多爱情故事里我挑一两段来讲述。
达玛拉和林克爱的太深,“我”从小在他们制造的风声中长大,对其有挥之不去的情感,可能正因为如此,“我”接受不了尼都萨满的羽毛裙子,在我和鲁尼极度的反感和破坏下,额尼把对尼都萨满的爱深深的埋藏在心底,直到她跳完最后一直舞蹈,这也成了我这一生的资料憾事!母亲对于爱情的坚定的,是“我”不懂事,总以为萨满要抢走额尼,林克去世后母亲对于尼都萨满的追求,欲进又退欲罢不能。一面是对前任丈夫及孩子的爱,另一面是尼都萨满的爱及自己对爱的渴求,其中还有氏族礼仪的约束。在经过剧烈的思想纠葛后,她终于把决定权交给了风,交给了鹿,交给了山林,交给了河流,选择把爱埋在心底直到去另外一个世界!
“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有它参杂的生命都是有活力的,“我”是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经历了两段爱情,第一段的红娘是饥饿,第二段却源于战争!拉瓦克是我的第一任丈夫,他是“我”的天,有着鄂温克男人的勇猛和智慧,他擅长于林中一切事务,有他在我毫不畏惧。瓦罗加是我的第二任丈夫,他是一个酋长,他很温柔很勇敢会吟诗,本以为遇上他我们便可以走到银丝落满地,结果一次意外事故中遭遇了熊!当我拿出画棒在自己的胸脯上涂出熊的样子时!我知道我想瓦罗加了,可惜他永远离开了!还有达西与杰夫琳娜;鲁尼与泥浩;安草儿和马伊堪……他们的爱是大兴安岭连绵的山林中开出的最美的花朵,在这片土地上萌芽、生长然后在落去这肥沃的黑土中……
三、时代的进步与文明碰撞
《额尔古纳河右岸》揭示鄂温克族游牧历史的终结,其背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一般来说,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习俗,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发展演变。尤其是在外部历史潮流形成了强大冲击力的时期,在现代化进程迅猛发展的阶段,其族群文化生态也会在这种强力冲击下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文学作品对这种族群文化生态的发展演变及其命运的书写,必然蕴涵着作家的个性化的观照角度和定位,这也是其作品意义的一种内在体现。通过这两部小说对两个族群文化生态及其命运的文学书写,我们也可以看出作家在这一层面上的不同的审美取向。其实在作家迟子建的作品《土著的落日》中有这样一段话,它是这中时代进步中文明碰撞的真是写照:麵對越來越繁華和陌生的世界,曾是這片土地主人的他們,成了現代世界的“邊緣人”,成了要接受救濟和靈魂拯救的一群!我深深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哀愁與孤獨!當我在達爾文的街頭俯下身來觀看土著人在畫布上描畫他們崇拜的魚、蛇、蜥蜴和大河的時候,看着那已失去靈動感的畫筆蘸着油彩熟練卻是空洞地遊走的時候,我分明看見了一團猩紅滴血的落日,正沉淪在蒼茫而繁華的海麵上!我们总是在撕裂一个鲜活生命的同时,又扮出慈善家的样子,哀其不幸!在看到马粪包愤怒之下,用猎枪打运木材的车胎时,你看到的其实不是“野人”的胡乱行为!这是大自然进行的保卫战,如不以恰当的方式解决,相信会有更多的土著人拿起猎枪!
——留一些热爱在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