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15

2022-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香花盛开

中原焦点团队 翟湘云,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焦点团队初九期、高级二期、讲师七期 成员。2022.4.17,坚持分享第1490天。《社会心理学》

第七课    态度形成与转变

一,态度的特点:①内在性,②对象性(有目的,有指向),稳定性

二,功能:①工具性态度表明。利已。如女人总想让别人猜,不直接表明。一天突然暴发。不要期待别人猜出来②自我防御③价值表现④认知功能

三,成分:态度的A(情感)B(行为倾向)C(认知)模式。情绪倒出来,道理进得去。

四,ABC不协调时,不与情绪垃圾人,别激怒他。先保护自己。或拉扯问题越来大,情感→行为倾向→认知

五,维度: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

六:依从(先让他做~感兴趣)→认同→内化。如商场试吃食品。让老年人吃保健品。

七,传递者(威信,立场,意图,吸引力)→接受者(原有态度与信念/人格因素/个体的心理倾向)

八, 沟通信息

1.信息差异

2.畏惧3.信息倾向性4信息的提供方式

九,情景:预先警告/分心/重复

十,社会交换论:

诱因/逆反心理/角色扮演与态度转变。

十一,①认知失调论4种矛盾:

逻辑/文化价值丿观念/新旧经验。

        ②减少消除失调途径:

改变/否定失调一方/引入增加新因素/降低失凋双方强度。

态度测量

方法:①量表法②投射法③行为反应测量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