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小群效应》读书笔记

2021-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毛小驴PM

       继《社交红利1》和《社交红利2》之后,徐志斌的第三本关于社交领域的书,是作者对社群的观察形成的结论及方法论,书中阐述了不同驱动因素的社群的特点,书中通过较多的数据案例进行论证,数据就不记录了,只记了一些比较深刻的点

“毛小驴PM”公众,可获得本书及大量书原图或源文件

小群效应的定义


人们活跃在“小群”中进行分享,引发的巨大社交传播结果和转化结果的现象,称为“小群效应”

社群的三个标准

紧密度:社群内人们相互认识,多为熟人关系,成员在社交圈的好友越多,说明成员在社交圈子中的地位越重要,质量也就越高,好友数量越高,在社群中的留存、粘性、活跃时长就越长

信任度:人们相互信任,信任成本是促进社群高转化的基础

时间货币:成员之间互动频繁,互动次数和互动频率代表时间货币,衡量用户价值的核心指标是看消耗了用户多少时间

社群的几种分类


浏览(PGC)/互动(UGC)

浏览型:可归类为PGC、特点是依靠极少部分核心用户贡献优质内容,大部分用户只需要消费即可,由于是以内容为中心,而非关系,所以用户之间的互动较少,典型的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论坛

互动型:UGC、高度依赖成员之间的互动、讨论和交流、内容是由每一个用户产生的,所以内容的质量偏低,内容的趣味性偏高,互动是该模式的核心,用户的互动频率直接影响社群的生死,最典型的有“QQ空间”、“微博”等

熟人/陌生人

熟人型:多由好友构成,成员之间相互认识,互相紧密,通常社群的成员较少,但是互动的频率极高,传播和转化的效率极高 

陌生人型:成员之间互相不认识,只是因为某种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聚集在一起的人,一个成熟的社区的意见领袖影响力较大,是该类型社群的核心

关系平等型/关系不平等型

关系平等型:社群共享模式,在群体内无偿的分享资源,不介意谁付出多少、谁得到多少,成员之间相互熟悉,互相信任,常见于各种小型的兴趣论坛等

关系不平等型:权威序列模式,强调的是下级对上级的服从,也强调上级对下级的保护,成员之间的价值获取是单向的,最常见的是名人、明星和他们的粉丝之间,名人从粉丝上获得变现价值,粉丝从名人身上找到存在感和认同感

事件驱动、关系驱动

事件驱动:人们为了满足某件事情而共同协作,生命周期较短,大数据显示大多数为3-7天,常见的有各种临时活动组建的社群,聚集的快、消亡的也快

关系驱动:人们因为各种社交关系而聚集在一起,依赖于社交关系,成员之间都相互认识,多为熟人,因此该社群的生命周期较长,至少一个月,


三近一反


相近的地域:地域会降低用户之间的信任壁垒

相近的兴趣:广泛的兴趣很难成为用户沟通的主要理由,用户更愿意关注和自己相关的问题

相近的年龄:不同年龄所代表的阶层、世界观各不相同

价值取向相反:性别相反,互相帮助却又群在重复和协作的两方

PGC社群的三种角色


原创用户:创造优质内容、依靠互动型用户的互动对自己产生利益、心理上的满足

互动用户:担任连接者的角色、会主动对内容进行肯定、表态、分享

浏览用户:沉默的大多数,只刷内容、产生互动的频率较低

六种驱动因素


荣誉驱动:为了获得虚拟的荣誉和地位,塑造某个自己想要的形象,人们会持续的投入时间、资源和金钱

利益驱动:所谓利益驱动,指的是企业和社群运营者充分给予用户利益,或者引导用户主动获取想要的利益,以确保用户活跃、黏着,实现运营目标

关系驱动:因为社交关系而聚集在一起,因为彼此都互相认识,所以社群的生命周期较长、活跃度也较高

事件驱动:为了满足某件事情而共同协作,因为是以事件为中心,等事件过去之后,社群的活跃就会逐渐降低

地域驱动

兴趣驱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