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会友慧园书屋(收༵录༵原༵创༵)老树皮(文字版)

咪蒙卒,非“寒门状元”之过,因为有种文化叫民间需要

2019-04-09  本文已影响596人  蓝博风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发布时间为2019年1月29日晚,作者杨乐多,咪蒙的大弟子。该篇内容系胡编乱造的故事,核心细节为配图学校从未出过“高考状元”,已被平台删除。

我是在咪蒙事件传的沸沸扬扬后,在互联网上才搜索到寒门状元的故事原文。

通篇全文阅读下来,凭感觉论:“我认为此文相比咪蒙公众号以前的三观混乱文章,已然做出了巨大文字能量上的进步”。而人们却把大的过责归结为该篇大弟子之作。

我们可以翻阅下咪蒙以前的很多爆款文章,无外乎包括“热点、金钱、性、暴力”等高点击率元素的文章,配合上咪蒙独特的“标题”尺度,以粉丝1400万、打开率20%、最高阅读量1470万等三项骄人成绩,2017年出尽了一回风头!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涛甫公开批评咪蒙的“带毒营销”。直指她的“毒”性,集中在三个方面:倾斜的“三观”、非理性、话语暴力。容易让人产生堕落的快感,在下沉中失去正确的价值方位。

人们在点评咪蒙的文章也常用“精神传销”来比喻,咪蒙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01

与其说《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导致咪蒙公众号卒,不如说一个拥有互联网最大影响力的传媒号,没有良性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终究会向灭亡颠覆。

它的卒不在于“寒门状元”的顶风招摇,而在于公众号长此以往的三观邪气,引发人们心灵的焦虑与恐慌,破坏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所以它的卒是必然而非一篇文之过的偶然。

寒门状元也只是一个引子,一个令咪蒙公众号卒的导火线而已。没有这篇文章,最终也会有其它文章类如“高富帅的没落人生”等导向死亡。

因为文字领域里有一种文化叫:民间需要。

民间需要也属于政治需要,当文字宣传给社会带来一种负能量,没有锚定健康的价值坐标,不是打鸡血就是洒狗血,操纵大众情绪,引发矛盾,尽熬毒鸡汤,做文字商人可以,但从政治需要上宣传者必须承担起相应效应引起的责任。

02

众多谩骂杨乐多的帖子中,以百万年薪重用的一个CEO,居然是这样的“三观”,这样的写稿水平,与建筑在沙滩上的一座表面好看的楼房又有什么区别?坑了咪蒙,坑了公司所有的团队人员。

可这篇文章比起“我把你当老公,你却把我当子宫”“父母,有时候我真想杀死你们”“ 被性侵过,我就脏掉了吗?我呸!”“你是什么货色,老娘就是什么脸色” “你敢抢我老公,我就敢拱手相让”“我年薪20万,却活得像条狗”这一类文章我反而觉得要深度很多,虽然其是一篇编造的故事,所有元素都是作者坐家里脑暴的产物。

咪蒙很火,以前曾常阅读其文章。可后来其文风一直属于偏激侮辱型的价值观,就取消了关注,不愿再看这类读着很有道理可实质毫无营养价值的文章,道不同可能产生不了依赖与欣赏的愫怀。

如果杨乐多在构思寒门状元文章时起,提前就注明文章的内容纯属虚构,可能就不会成为整个“咪蒙事件”的众矢之的,也不会承接如此多方面的压力与流言蜚语。

然而事实有因必有果,还是如前面理解:当一个大型公众号,有如此强大的社团营销能力和强大影响力,违背了民间意愿需要,违背了积极良性向善的思维方式,卒只是个时间先后问题。

03

回到杨乐多该篇文章,官方的批判是:该篇内容系胡编乱造的故事,核心细节为配图学校从未出过“高考状元”,已被平台删除。

可虚构的内容又何止寒门状元,民间需要是看虚构的内容是否以传播正能量,宣传正文化,给人以一种清新激励的方式,引导人们的正确价值导向,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团结为前提。

偏离了这个路线,那卒不可避免,也在意料的情理之中。

如果以胡编乱造扣帽子,那我们来看看几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

达芬奇画鸡蛋,讲述的是达芬奇在小的时候为了练习绘画基本功,听从老师的话,每天画很多很多不同形状的鸡蛋,就这样一直坚持不懈的画,到最后达芬奇不论画什么都是又快又准,从中我们也悟出道理就是:干什么事只要不怕苦肯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

文章写的很励志,可细细推敲起来:达芬奇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那个时候的纸张是非常非常贵的,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纸来供达芬奇画鸡蛋,就算是富家子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经不起如此奢侈浪费,更何况达芬奇的家庭情况并不富裕母亲还早亡。

所以达芬奇画了好多好多的鸡蛋是不现实的,只是文章从民间需要的层面激励人们,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可否认其是一篇好文章。

04

小学教课书潜移默化的还有这些故事,目前我依然记忆犹新:

《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我也常常讲给孩子听,而实际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华盛顿童年所居住的房屋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拉帕哈诺克河畔的陡壁上,在陡壁上种樱桃树无非是痴人说梦, 其实故事是好故事,只是故事内容是作者虚构创作出来的而已。

它告诫人们要诚实,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爱迪生救妈妈》中也讲述了爱迪生七岁的时候,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来了后因房间太暗无法做手术,没有电灯爱迪生利用镜子反光原理让医生在明亮的房间下为妈妈做了手术,从而挽救了妈妈的生命。

故事很励志,但如果去查阅医学历史文献:你就会知道医学史上关于阑尾炎手术最早的论述是在1886年,而爱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号。电灯是发明于1879年,1886年的时候爱迪生已经是一个40岁的中年男人,这已经和文章中所说的刚满七岁的爱迪生所冲突。

且1886年之前没有阑尾炎手术,就算是爱迪生母亲真的做过阑尾炎手术也只能在1886年之后,当时电灯已经发明出来。根本不需要爱迪生利用镜子的蜡烛反光照亮房间。即便是在阑尾炎手术已经成熟的今天,由于油灯反射属于“有影灯”,这样的条件下也不可能进行手术。

所以,这个故事跟前面故事一样,都是作者虚构创作出来的。

像这些类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符合民间需要,给人一种正能量的激励,带动人们积极向上的良性价值观,人们愿意接受与鼓励这种创作,标新立异,照样给予一轮响亮的喝彩声。

05

从虚构创作和非虚构创作讲,杨乐多以文中精心注明日期的配图和表示得到主人公家人的许可,将其当作一篇“非虚构创作”。如果该文以虚构创作的形式,我觉得仍属于一篇精致佳作。

当我们把噱头聚焦在“咪蒙事件”的该篇文章上时,我们不妨换个位置思索:每一个人,不管出生在什么时代与国度,都应该是以热爱祖国为前提,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传播优良的风气为作家媒体之己任。

就像有一个看不见的圈,圈有圈的规则与范围,你违背了,如咪蒙,结局就只有最终“出圈”,与到底是何种形式出圈,非一篇文章之盖棺所有。

如曾有朋友感叹问我:“秦始皇怎么那么坏,那么多连九族的酷刑,还烧了那么多经典名书,活埋了那么多学问书生。”

我也摇头叹兴,株连制和焚书坑儒在以前历史课上都有了解。可最近在一堂电视节目上也看到现代为秦始皇之平反,焚书是有,但坑儒的坑的不是儒生,而是江湖术士,也就是追求长生不老的迷信道术家们。

信誓旦旦却毫无效果,秦始皇还未昏到如此地步,株连制从最新挖掘出的县令竹简的断案记录里发现:那时的法令也有公正与清晰,如“不知者亦无罪”。并不是历史之所说一人犯罪,九族同株的酷法。

一个王朝的覆灭,一个时代的兴起,有一些文字终归要符合民间需要,如商纣王,如隋炀帝,如周幽王等,附上绚丽传奇色彩,不过这里我们不谈政治。

06

单从写作实力上说,咪蒙可以堪称大咖类人物,也希望其与团队在以后的道路上能走出一条更闪亮的光明大道,也希望杨乐多不要因为《一个出身寒门状元之死》的文章就此夭折,给以世人传播更多醒目朝气蓬勃的文章出来。

那时候的咪蒙,那时候的咪蒙团队,将以一种更摇曳的身姿,更掷地有声的话柄权出现在人们面前,因为同为爱好者,不愿看到一代英豪就此香消玉损,愿共勉之。

我的观点还是:咪蒙卒,非一篇文章之过,而是有一种文化叫做民间需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