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手工艺简介
1. 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的命名来源于它的制作方式。先用泥土、石膏、木模等制作坯胎,然后再用苎麻布(夏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接着还要经过上灰地、打磨、髹漆研磨等专业名称操作,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就得到了脱胎漆器。也有一种木胎做法,直接涂髹不需要脱胎,工序和脱胎布坯相同。
由于脱胎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布和木,所以质地坚固,最大特点是非常轻。传闻在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主办方听说中国将运来一件巨大艺术品——“大水牛”,立马派出了大型吊车,结果只见一个中国人一手拎着牛脚就把“大水牛”送了上来。
脱胎漆器,远看有陶瓷的质地,而且色彩光泽纹路还能更明艳随意,而走近一拿起,却“轻若浮云”,真的是很难得。除了作为审美艺术上的工艺品,脱胎漆器耐热、耐酸、耐碱、耐腐蚀、绝缘,也是很好的日常用品和工业用品。
脱胎漆器的成品多样化,可以是艺术品的人物、动物、插屏、盘架等;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杯盏瓶罐。
脱胎漆器 盘
民国·脱胎漆器罗汉像
脱胎漆器 瓶
参考文章:
2. 漆线雕
漆线雕有14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闽南地区。这门手工艺原来是用彩绘、金箔和漆线装饰艺术来制作神佛雕像,诸如璎珞、服装花纹等,一般简单的就叫做“妆佛”,后来才把这种技艺称作“漆线雕”。
由于是在坯胎上进行盘绕漆线而成,立体感更强,又一般会贴金箔,所以作品通常都金碧辉煌,富丽堂皇,一般的照片影像都很难拍摄出那种光线下金彩煜煜的感觉。
漆线雕 瓶
漆线雕 盘
漆线雕的制作工序有:
- 备料:采用天然大漆、砖粉等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砖粉经与天然漆等材料混合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捶打,就形成像面团一样软硬适中,可搓、可塑的漆线团料。
- 搓线:为了表现各种图纹、形状,用特别的搓板,由手工搓成各种粗细不同的柔软而有弹性的漆线。
- 盘绕形体:以连绵不断的线紧密地盘绕做出层次丰富而繁复的纹样,并且重重叠叠。在光照下极为立体,以线条极尽精微地表现出卷云、柔水、繁花、缠草。
-
表层贴金:将24K金箔贴在已绕出的纹样的漆线上。
漆线雕的制作 盘绕形体
参考文章:
3. 惠和影雕
影雕,也称惠雕,是从闽南传统石艺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工艺。“苏杭刺绣绣丝绸,闽南刺绣绣石头”——影雕的工艺和苏州的刺绣又有类似之处,通常有人把它类比为石头上绣花。
惠和影雕作品《兰闺雅集图》
影雕是根据黑白明暗成像原理,采用特制的合金钢针,在天然优质磨光后的花岗岩上,运用腕力调节针点,以疏密、粗细、深浅和虚实的有机结合来形成黑白的不同层次,加以精心雕琢,相映成像。因其雕刻风格形象逼真犹如摄影,故称为影雕。
影雕的制作
影雕作品 熊猫
参考文章:
4. 皮雕画
皮雕画,在百度词条中,指代欧卡画。欧卡(OCAR)是一种再生皮革,欧卡画一般是指通过纯手工或者激光雕刻工艺,在欧卡材料上进行绘画创作。
在网络上检索“欧卡画”,所看到的作品大部分都如上图,看起来比较复古,但平面感还是很强,不知道是不是照片本身原因。正常理解的“皮雕画”,应该会很有立体感,比如下图:
皮雕画 清明上河图壁画
传统意义上的皮雕画,一般是在皮革上面做雕刻,借助凹凸和明暗形成一种比较“微型”的立体感。
但本次想要着重介绍的厦门手工艺人黄桂林的皮雕画,除了局部雕刻,更重于整体布局设计、皮革剪裁和堆砌镶嵌。这种类似半浮雕的技艺,是黄桂林的首创,他自己把作品命名为“皮雕画”。但实际上和传统印象中的皮雕画大不相同,目前网络图片检索中,几乎不能检索掉到这种半浮雕的皮雕画。
有幸在厦门科技中学旁的厦门文联艺术展览馆,看到《“新时代 新征程:厦门市民间工艺作品精粹展”》里面看到了部分作品。图片拍得一般,身临其境看到这类作品时,很是惊艳。细节处看似粗犷,但实际每一处的设计也是“精雕细琢”出来的,这种皮雕画表现力很强、可展现宽度也广,既可以逼真到以假乱真,又可以抽象成天马行空。
黄桂林作品《孔雀》黄桂林作品《鸳鸯》
黄桂林作品《惠安女》
黄桂林作品《引路》
黄桂林作品《引路》 细节图
黄桂林作品《孔雀》 细节图
参考文章:
5. 锡雕
参考文章:
6. 珠绣
参考文章:
- 百度百科:珠绣
- 厦门网:40年的坚守,只为手艺不失传,这位珠绣大师是...
- 东南网:珠绣项目传承人谢丽瑜当年绣拖鞋 如今绣出精美挂图
- 搜狐:潘鲁生:拜访厦门珠绣传承人谢丽瑜
- 搜狐:厦门大妈手制珠绣精美绝伦,被称为绣布上的浮雕
- 搜狐:走近非遗:时光再造 珠绣体验
7. 农民漆画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