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澜梦东篱煮酒

走出舒适圈

2023-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绿豆糕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7期“牢”专题活动。

看到“牢”这个专题时,首先闪现在脑海的就是“画地为牢”这个成语。

相传周文王在治理西岐时没有监狱制度,谁犯了法,就在地上画个圈作牢狱,罚其站在里面不许出来,算是囚禁。后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其加以束缚。

想想,很多时候,是不是我们也给自己的思维画了个牢呢?

在这个范围内,一切都是自己看来的刚刚好。事情没有那么难,不需要自己太吃劲就可以。尽量在自己画的这个牢里呆着。不肯多迈出一步路。没有压力最好,即便有压力也是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轻松地完成最好。再大的追求就没有了。

前几天参加心理培训,心理老师出了一道测试题:有四种情况摆在面前,你最不愿意接受的是哪种情况?

这四种情况分别是:压力、拒绝、批评、无意义。

选择的是压力。

老师给出的解读是:属于安逸型。

具体特征如下:做得越少压力越小,慢而稳赢得比赛,别着急明天再说,别担心要开心,忘掉收获就没有痛苦,别忘了要享受生活。

暂且不提其精准度如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自身的一些问题,那就是习惯于生活在舒适圈中。可以说是画地为牢,在自己划定的舒适圈中,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

这么做自然是无可厚非。毕竟这是人之天性,谁不渴望过着舒适自在,毫无压力的安逸生活呢?

但是这不等于自己给自己划线,牢牢地将自己困在一方天地里而不自知。这种追求安逸的状态,其背后隐藏着的是逃避的心态,一种在原地踏步,是一种不愿前进的井底之蛙的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

或许是社会的压力太大?或许是自己本性懒惰?或许是拼累了?

可能都有吧。

但是因为这些存在就可以像蜗牛一样缩在自己的心房里吗?

想一想,所谓的舒适圈真的是舒适圈吗?还是自己给自己画的牢?

我想,舒适圈可以分类看待一下。

首先,如果你所谓的舒适圈,是解决温饱问题而已,没有更高的要求。那么,这样的思维圈需要打破,走出自己思维的牢。

何以这样说呢?温饱只是满足了人的动物性。而人之为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生存需求只是最低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除了生存需求外还有社会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等。

生存需求带来的只是短暂的生理舒适,最终会因心灵的空虚而待不下去。因此,此类的舒适圈必须要走出来。

其次,还有一类舒适圈,是经过打拼得来的,经历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让自己在所属的团队中有了一席之地,获得了相应的需求满足后,不再挣扎,可以给自己的身体心灵放个假,安然地享受着这样的安逸。

这样的舒适圈,不妨可以暂时享受。毕竟绷紧的弦需要缓解,一张一弛,两相结合,方能持续得长久。

但是,如果这样的舒适圈待久了,思维同样被禁锢,这时,就需要冲破思维的牢笼,重新回归江湖。否则,就被江湖吞没,得来的安逸也会在发展中变成困境。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种舒适圈,都需要去打破,去走出。只有打破,思维才能改变,思维改变,心态就能调整,心态调整,面对压力、困境,就会是积极的,向上的,这样就能不断成长迭代,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