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古代文化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党”课

2017-06-03  本文已影响54人  花间文舞

上世纪九十年代,卤泊滩边,黄土塬上,有位高中语文老师姓党,是我们的班主任。我不记得他是否气宇轩昂,只记得他声情并茂的课堂,那些年,我们都爱听他的“党”课。

那些年,我们听不到《百家讲坛》,不认识易中天和于丹,没有《诗词大会》和康震,跟我听“党”课吧。“同学们注意了,关于诗歌,我们就要谈《诗经》和《楚辞》,《诗经·国风》、《楚辞·离骚》并称‘风骚’,它们是汉族诗歌发展的源流。《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在后来的诗歌创作中常用;屈原在《楚辞》里常常以‘香草美人’自喻其高洁,后世的诗词中也能碰到类似情景。大家再看看,《尚书·尧典》中就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记载;汉代的《毛诗序》在论及诗歌抒情言志的特点时写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语言精练,高度概括,反映社会生活,具有音韵美、结构美、意境美等特点。”诗歌轮廓落座在我的脑海里,心头萌发了一颗诗意的种子。

诗歌鉴赏课终于来了,窃喜!“大家好!这堂课我们诗歌鉴赏唐代朱庆馀、张籍的对诗。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盛行。士子朱庆馀为了及第有更大把握,将行卷诗《闺意献张水部》即《近试上张水部》,呈给了时任水部员外郎的主考官张籍。诗文如下:‘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整诗用‘比体’写成。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入主考官法眼,诗中以新娘自比,以夫婿比张籍,以舅姑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大意:新婚当晚的红烛一直燃烧着,新娘一早起床精心梳理打扮,好到天亮拜见公婆,上妆后低头问新郎,你看看这眉毛画得合时宜不?他在谦虚地征求张籍的意见。”同学们开始懵了,怎么老师讲“情诗”呢?闺意,多私密的话题,被那个科举士子演绎得清新妩媚、淋漓尽致,“新娘”画眉“入时无”,把美丽和韵味升华到了新高度,让“夫婿”一见倾心,“舅姑”如意称心,在油盐酱醋茶里,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他拥有远大抱负,需要舞台改变命运,不负时光不负君!

讲到动情处,党老师用带点沙哑、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向我们歌颂万方来朝、盛世大唐的美好,演绎那段千古“师生情”。“同学们,别思想跑毛了,且听张籍的回答,在唱和诗《酬朱庆馀》中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大概讲:越州一位采菱姑娘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妆扮,在镜湖里边唱边采菱,犹如一幅美艳动人的江南山水画。姑娘因太过爱美,就不自信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美丽,虽然许多其他姑娘,身穿齐地出产的贵重丝绸缝制的精美华服,那些外表并不值得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一展婉转的歌喉,秀外慧中,当真抵得上万金的份量。”

“实则说朱庆馀是越州人,有良好的天赋,加之后天刻苦学习,德才兼备。虽然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错,但信心不足,不知能否得到考官的赏识。张籍给了他肯定的回答,是朱庆馀自己多虑了。这个惜才爱才的伯乐,终于给了千里马一次良机,帮他仕途指点迷津。”

朱、张的对诗传为诗坛佳话,也成为了荐拔人才的范本。张籍对朱庆馀有知遇之恩,朱庆馀也没让张籍失望,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这堂“党”课使我记住了大唐盛世,记住了朱、张对话,记住了人生自有诗意,诗意自在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