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尔法狗想到……
这几天,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围棋对弈中,97年的柯洁三局连败给了阿尔法狗,于是人工智能又成了话题的焦点,似乎有激动也有担心。
从阿尔法狗想到……其实柯洁的表现可圈可点,对于一位20来岁的小伙,他的优异举目共睹,在和阿尔法狗的“搏斗中”他甚至还表现出了某种“阿尔法狗”附体的高深莫测。一定意义上而言,他的招式也助长了阿尔法狗的算法,阿尔法狗就像会“吸心大法”的武林高手,瞬间即可掌握对方的精髓,并“以牙还牙”,如果是这样,柯洁应对的对手中还有自己的影子,又不止于自己的影子。
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比较目前更多体现在运算的速度和精度,为人工智能是否真的会超过人类这样的问题而忧心忡忡似乎还为时过早,只是在某些领域人工智能更具优势,仅此而已。如果就此嘲笑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来推进圆周率的精度,那么也就否认了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积淀。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三大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又解了开普勒理论中的未解之谜,在一代代的智慧叠加下,人类得以走到今天。
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在生物进化中脱颖而出,一定还有很多有别于其他物种的特质,而这些特质有的可以解释,有的未必找到了答案,比如意识、心灵、主观体验等。
神经元间电子信号的传输并不能清晰解释意识是什么,而心灵到底在身体的哪个部位,以及其他物种是否也有心灵,如果有,又和人类有何不同?主观体验是否也属于一种算法,那它又是如何运作的……这些问题似乎科学领域还无法找到正解。而对于这些隐形的运作机制,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家或其他学科的专家也正花费着毕生的精力试图寻找着。
米勒说人类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自我,而自我又分“主我”和“客我”,互动中传输的是有意义的象征符;库利把自我的形成比作照镜子,在与外界的互动中镜子中的我得以清晰,并不断进行着自我内外的修正;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我,本我冲动、享乐、原始驱动,负责原始的情感活动,位于潜意识而难以觉察;自我逻辑、遵循现实,协调着欲望与现实和伦理间的关系;超我奉行道德、良知,在俄狄浦斯时期通过认同父母的价值观而逐渐形成,对人的行为起规范作用;而过度泛滥的冲动与欲望或是过度严格的道德标准都会使自我备受煎熬。
当阿尔法狗连胜人类时,它是否会感到兴奋与喜悦?是否还会为此激动流泪?是否有一天人工智能也会具有情感,就像电影《她》中一样,上演一场特殊的浪漫爱情……
从阿尔法狗想到……科学还在演进,在探询真理与创造可能的路上,不是因为一个人,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叠加……不管他们的研究是短时的有效或无效,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说到这儿,想到了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