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点很好,最后却不欢而散
2021-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水箐蓝蝶
我喜欢让小朋友参与家务,一方面可以提升他的生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他没意思的时候有事情做。大部分时候,孩子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不过,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我开始忘记初心,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
豌豆芽场景一:
我请孩子帮忙搅拌鸡蛋液,他欣然答应,从筷筒里拿了一只筷子,开始搅拌。盛蛋液的容器是个韩式的冷面大铁碗,底部十分光滑,如果不用一只手把着就会旋转。这对孩子却是好玩的,他根本不按套路,用一只筷子加速搅拌,铁碗疯狂旋转起来,我的一颗心悬着,一边提醒他别让铁碗飞到地上。他倒是乐在其中,还配上旋转音,突然,一个离心力,蛋液从碗里飞溅出来!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下不仅浪费了三分之一蛋液,还把台面和地板弄得不忍直视。我的表情立刻变得难看,小朋友一边查看着我的脸色,一边拿起抹布擦拭着。
场景二:我们一起打理阳台的花盆,刚开始兴致勃勃,准备大干一场。小朋友热衷于制造各种工具,即使在我看来不好用,他也执意要用自己制造的工具。当他弄得花土飞扬时,我多次提醒他别把土弄得到处都是。没过几分钟,打理花盆这件事就变得没意思了,小朋友察觉出我的不耐烦,自己撤出了,只留下我自己继续收拾残局。
我发现小朋友做任何事情都设法追求一种趣味性,连刷个牙都尝试了各种增加乐趣的方法,而我总是试图阻止孩子把场地弄得脏乱,试图告诉孩子“应该这么干”。孩子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不断探索和学习,我仅仅为了避免脏乱的麻烦而限制他,多么得不偿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