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用户体验设计0岁的产品经理互联网产品思考

当用户选择“不再提醒”时,你就出局了

2019-04-08  本文已影响23人  德升

假设单身的我们去表白一个认识而且关系还不错的女孩子,如果被拒绝,你是希望女孩在说完:“你是个好人”之后跟你说:“但我们以后还是不要见面了”呢?还是希望她对你说:“希望我们还是好朋友”呢?

相信绝大部分人会选择第二种,因为第二种表明女孩还为我们保留了一丝希望,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我们在应用上设置的很多对话框就好像那种突然而来的表白,弄得用户紧张兴奋(偶尔)却又不知所措(经常),“给个好评呀亲!”,“把我放到桌面快捷方式呀亲!”,但这些操作一般来说都是费力度比较高的操作,已经超过了仅仅“举手之劳”的范畴,用户如果按照要求去操作说明用户对我们应用是非常认可的。

但是,拒绝的用户就代表对我们的应用完全不认可吗?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还是拿文章开头的女孩子来做个比喻,用户正在使用你的应用,遭遇到你的弹窗,就如同女孩子正在吃着你买的烤串,突然遇到你的表白一样,一般不会决绝地表示否定,毕竟如果女孩子说了“以后我们不要见面了”之后再怯怯地问:“那我还能继续吃吗?”总会让气氛变得很奇怪。

所以,为用户提供“日后再说”的选项,就是为自己保留了一条全身而退却又充满希望的选择路径,毕竟来日方长,软件可以放开继续让用户用,烤串可以继续让女孩子吃,说不定用着用着用户就用出感情了呢。

或者,降低用户主动操作行为的费力度,如直接把操作行为本身嵌入弹窗,用户很多时候拒绝操作都是因为操作行为费力度太高:

降低操作费力度

还是用谈恋爱来做类比就是:“你有女朋友吗?”“没有”“那你现在有了”

所以,如果想要达到“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目标,就要主动把“同意”和“以后再说”作为主要的选项,而把“不再提醒”弱化,这样对双方来说都有好处,同时,这种随机触发的弹窗一定要控制频率,因为就算女孩子答应考虑一下,也不喜欢你每分钟问她一遍“考虑得怎么样了”吧?

上面是应用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会弹出的提示,就好像只要女孩子和我们相处时,任何时刻我们都有可能会提出求爱要求一样,但还有一种弹窗是用户在进行特定操作时触发的附加提醒和附加简单操作,这个提醒和操作是与用户当前操作行为有关联的,且操作费力度较低的要求。还是拿女孩子来打比方,就好似女孩子每次问你要绿箭口香糖,你在给她口香糖的同时都会附加问一句:“交个朋友吧?”

交个朋友吧

因为这类请求在用户同意操作之前一直会被触发且行为可预期,用户可能会觉得烦,所以就一定要在这种弹窗上配置“不再提示”按钮,但一旦用户不同意跟你“交个朋友”并且点击了“不再提醒”,那么你也就出局了。

所以可以做一些小优化来让用户不要因为烦而判自己死刑,一个有用的做法就是:增加“不再提醒”的费力度。

举例来说,下面这个弹窗虽然“不再提醒”比较明显,但完成“不再提醒”需要两步,而仅“取消”表示“以后再说”,只需要一步,也是符合这个原则的。

不再提醒费力度高

或者仅提供“XX天之内”不再提醒,这样就可以让用户既能够心安理得地拿你的口香糖,又能减少内疚感,而且如果用户哪天开心了,说不定真的会同意跟你“交个朋友”哦。

7天之内不烦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