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偏差行为你应“对”了吗?
昨天周六,在陪孩子兴趣班时去听了青少宫的《心理营养》专题讲座。黄锦全校长用了一个手指操开场,一下子调动了气氛之余也提高了我们的注意力。
他给我们罗列了通常出现偏差行为的四种状况:1.小毛小病引起关注 2.权力(孩子外向的对抗,内心的拖延) 3.报复 4.自暴自弃。
第一种情况一般是父母比较忙碌的(或者虽有空但没用心陪伴孩子的-本人观察到的),这样家庭的孩子会做一些偏差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父母的重视,即价值感的获取,相应地父母就会烦躁,但如果父母知道孩子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在日常中学会忽略坏行为而注意好行为,不断强化好行为,哪怕孩子无意中做到的好行为马上肯定,那么孩子一定会有所改观。千万不要只有偏差行为时才关注!
比如你在家里打电话或者忙着别的事----孩子老是过来问这问那,那不妨停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真诚地告诉ta,等你忙完这一阵再去帮ta/陪ta/回答ta,但一旦忙完后记得遵守承诺去高质量的陪陪孩子(哪怕只有短短十分钟)。
讲座中校长列出父母层次:花钱<花时间<为孩子去学习<学习后为了孩子而改变。大家对号入座,还有进步空间的就加倍努力。我属于“臣妾知道但臣妾做不到”,尚在修炼中。
第二种情况则一般是父母比较强势或者生活中大包大揽的,但孩子表现分两种,有一种是外向的ta还会与你对抗(恭喜你,你孩子的生命能量尚在),另一种内向的孩子则会出现拖延现象,无论面对抗还是拖延父母都会生气和愤怒,如果你作为成年人不主动退出继续打压,那很遗憾。正确做法是退出斗争给彼此一个冷静的时间,包办的父母不妨将选择权归还孩子,让ta为自己负责。
第三种情况的父母一般在生活中时常伤害孩子的身心,比如暴打,人身攻击的骂,粗暴的管制,而孩子在这过程中就会产生报复心理,在这种互相折磨的相处模式中,父母孩子都很痛苦,此时作为父母一定不能报复孩子,并且认真去处理双方的信任问题。
第四种自暴自弃,现实生活中虽然这种孩子不算太多,但的确有些父母本身是完美主义者对孩子期待特别高,一旦没有达到期望就会失望甚至绝望(当孩子开始自暴自弃后,父母还没有发现依然高期待中),合理的做法是父母调整期望值;想办法找到孩子的天赋,让其有成功的机会。
例子给大家测试一下你会不会也这样质问“才考了87分?” 下次95分时“还有5分是什么原因?”(如果先肯定孩子之后再帮助孩子找出问题可能亲子关系就不同了),终于考了100分 --“班里有几个100分?” (潜台词是很多人一百分的话你也不算优秀呀)。
-----最后这句我要戒!!!
心理学,教育学不是上几堂课看几本书就可以运用自如的,只能时常接触一下可以提醒自己罢了。为人父母路上一起同行,共勉!
201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