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就出局10班成长励志

如何摆脱知识焦虑

2017-08-21  本文已影响18人  青鸟习飞

我们经常阅读很多书籍、花钱上很多课程,每次在看和听的时候,都感觉获益匪浅,鸡血满满,但总是过了就忘,慢慢地我们就会陷入焦虑,焦虑情绪一旦产生,则会更加让人饥不择食地去获取各种信息,人们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跌入恶性循环之中。很多人计划着每年要看100、200本书,看这么多书真的能掌握的透吗?如果只是为了看而看,为了快而看,看完却不记得书的内容,这种看上去的高效率的学习,只会加剧我们的焦虑,对于成长而无益。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知识焦虑?

1、贪婪且急于求成的心理。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总想多学些知识,技多不压身,即使现在用不到,将来总会用到的,然后盲目的随大流,看到人家学什么,他也学什么,生怕被社会给落下了。但是,这样的人往往很浮躁、急于求成,总想走捷径,看到“速成”之类的书籍、技巧培训班两眼放光。然而贪多嚼不烂,所谓速成的知识从来也不会长久。

2、畏难心理使得人们对真正的困难视而不见,选择性失明。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学好英语就是要多听多说多写,但人们却总是在寻找各种学习英语的捷径,窍门。因为持续每天的听说读写并非一件易事,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因此人们潜意识里就对这个真正的难点选择性失明了。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困难愿意做任何事情。确实如此。

3、追求盲目的充实感。

  人们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内心深处却渴望充实感。因此,会盲目地追求做事的量与速度,如前文提到的阅读100本书,上各种速成的技巧班等。人们在短时间里获得了自以为是的充实感。但事实上,他们被自己营造的视觉与感觉假象给欺骗了。没有内容与质量的支撑,所谓的充实仅是一种虚妄。

如何提升学习能力,摆脱知识焦虑?

1、区分信息和知识,构建自己的认知框架

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认为,只有那些能改变你行动或者认知的信息才是知识,否则它只是信息,对于这点深以为然。盲目地一头扎入信息的海洋,很容易让你迷失其中,滋生焦虑。因此,在学习之前,首先要学会区分信息和知识。信息只是一些内容的客观存在,信息不能使我们过得更好,知识才可以。此外,知识与知识之间也有不同,有些知识是人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便知道意义的规律或定律,能更好地改变我们的认知,成甲把这种知识定义为临界知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多去掌握临界知识,这可以让我们构建扎实的认知框架,抵挡住知识的泥石流,消除焦虑,极大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2、调整心态,破除浮躁,放慢脚步

  所谓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一味地追求效率,忽视质量,难以达成心中目标。我们要学会改变急于求成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学习,沉稳的心态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吸收各种新知识。同时,要放慢脚步,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做到三思而后行,在行动之前要思虑周全,要谋定而后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解决问题、吸收知识的效果。

3、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时间花在关键性的问题上

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方面可运用西蒙·斯涅克的黄金圈法则,这是一种思维模式,它把思考和认识问题画成三个圈:最外面的圈层是 What 层,做什么,指的是事情的表象;中间的圈层是 How 层面,是怎么做,是实现目标的途径;最里边的圈层是 Why 层面,就是为什么做一件事。多数人的思考方式都是停留在最外面的what层面,把精力分散在各种细枝末节的琐事上。而黄金圈法则,强调从内向外思考,先思考最初的目的,思考清楚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后,再去细想具体的执行步骤。俗话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如果方向错了,效率越高,你反而错的越离谱。

另外,在定位好事务的本质后,要学会把时间花在关键性的问题上。根据二八定律,百分之八十的成就是由百分之二十的知识、关键问题所决定的。因此,良好的学习方式,是要避免把时间和注意力均匀用在各种信息、知识上。把时间花在关键问题上,可以让学习、做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结:在学习和接收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要盲目求多,再多的东西,如果消化不了,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徒增焦虑。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规划,放弃百分百的安全感,集中精力做好最重要的几个点,足以让我们面对生活时,游刃有余。神态自若、闲庭信步亦非难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