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上海市散文

看不懂的民国 01-04

2022-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静若无心

翻《民国了》这本书像是在翻报纸,尤其还是在翻民国的报纸。那会儿三五个人筹了三五百大洋,热血青年就自己写文章,自行印刷小报,上街去卖,赚取主义的传播之外,说不定还可以回本——整个社会的思想开始松动,大家都在徘徊,也都在渴望得到一些新的启发——说不定就成了一种出路。

若干年前去HK,在街头看到五彩斑斓的大报小报杂志刊物,光看标题,就已经惊掉下巴。我是乡下人进城,看什么都新鲜,但是纳闷至极,这么观点杂陈、价值观迥异的媒体万花筒,不会在市民的脑子里打仗吗?

我是受不了的,从小到大,还是倾向于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确定的是非判断。你告诉我这样也行,那样也可以,我会捂着耳朵“不要听不要听不要听”的。

所以,《民国了》看了一半,简直头疼!地名人名革命派系前面看后面忘也就罢了,最可怕的是,新闻报道一样的大白话,竟然看不懂,也看不出来意义,就看到不停地杀人,再不停地被杀。打小看的历史书不是这么写的啊,是不是?

乱世里,人真的不是吃粮长大的么?人命真的不是爹娘给的吗?

倒还是第一睿智的鲁迅给出了答案,可以作为这本书每个民国时期故事的注脚。

革命,反革命,不革命。

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

                                                                                                                 ——鲁迅《小杂感》

(特地看了一遍全文,简直——震惊!真有必要再读鲁迅啊,如此现代如此前卫的思想家鲁迅,他的思想真的具有如此深刻的普适性!)

下午提前一个小时离开单位,“去牙科诊所做一条一直张嘴的咸鱼”。一个小时自始至终张大嘴巴,因为不够大,被三位医生上下左右又拉得更大一点更大一点。因为嘴巴被撑大,感觉眼睛就很难闭上,务必同步睁得更大才行。我想象自己变成了第三人,站在一旁参观这景象,估计又好笑又伤心。

诊所里我的样子如图

你知道大张着嘴巴一个小时的结果是什么吗?我提前告诉你——是剧烈的头疼。

从诊所出来,天色已黑,特地绕道步行一段时间,希望逼退头疼。在凯旋路万航渡路口的儿童乐园里逗留片刻,那里有一个大篮子一样的秋千,闭着眼睛躺那里荡了很长时间,天旋地转,地旋天转,眩晕的满足感延续了很久很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