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元宵节:一起解锁汤圆新吃法
大家好,我是波旁。
正月十五过完,这个年也就正式过去了。
2020年的春节,是90后经历过的最不平凡的春节。今年是第一批90后步入30岁大关的门槛,我们还未来得及感慨,就爆发无数令人悲痛的消息。
这场突发的疫情让90后们知道了什么叫做无能为力,什么叫眼前的最值得珍惜。所以,我浅拙的将今天定义为:90后最不平凡的元宵节。
按90后的记忆,春节、元宵,都是喜气洋洋的日子,家家张灯结彩,鞭炮响着,红衣穿着,好不热闹。
现在宅在家里的我们,每天跟着网络信息一会哭一会笑,已经快忘了海底捞和喜茶的味道。
今天“元宵节”三个字在微博热搜榜上排到了第14位,因为有更多的消息比庆祝节日重要。在这样一个无心过节的节日里,自己与家人安康,就是最重要的。
此时此刻既然你来到这里,就放松一下吧。我陪你一起宅在屋子里过个有仪式的元宵节,吃好喝好才能打持久战。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元宵经过千年的传承,日渐精致的同时也区分出了南北差别。
北方的元宵是用箩滚手摇做成的。南方的汤圆是用糯米直接包,用手搓成圆形的。大小不同,吃起来口感略有差异。
古时,元宵节也叫上元节。这一天很重要,在唐宋元这样繁荣的朝代,上元节的阵势不亚于春节。
《长安十二时辰》整部剧情都围绕着上元节灯会这一天,因为这一天人人都赶来长安看灯会,人最多,最繁华。在这天惹事儿,声势最浩大。
《东京梦华录》形容宋代节日:“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好不繁盛!宋代民间流行茶饮,元宵早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点心。
今年过完年,已经是疫情的高发期,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回北京之前父亲担心我吃不上元宵,特地带我去了一家很小的元宵店,一位回族老爷爷自己做的手打元宵。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做元宵的:娃娃床一样的摇车,核桃、猪油和糖拌在一起冻好的馅。把切成四方形的馅料沾上水,倒进摇车里,摇车里撒上一勺糯米粉,开始大力摇晃。
摇晃一次继续沾水,再加糯米粉摇。反复摇晃十余次,原本方方整整的糖馅儿就一次次一点点裹上糯米粉,变成了圆圆的元宵。
20世纪出生的我只觉得新奇、好看,连带了多了好几分食欲。当天我买了一斤的核桃馅元宵,回家煮了又炸,好几种做法都吃遍了。
回到北京后,就没元宵吃了。老北京四九城可能有卖的,但这个时候,在家自我隔离还来不及,哪有心情去买传统元宵。
吃汤圆吧。之前在B站和抖音看到过用汤圆和手抓饼做仙豆糕的,准备来交一份作业,自己试试。
买了一盒思念大汤圆,两张手抓饼,我还自己加了料:最爱的椰丝。
圆圆的手抓饼切成四瓣,四分之一角的手抓饼刚好适合包一颗汤圆。汤圆冷水下锅,水沸后煮两分钟,捞出来过一遍凉水,这样的汤圆更容易煎熟,而且依旧Q弹,不至于露馅儿。
冷水捞出的汤圆放到椰丝盘里滚动,滚成一个个椰丝球,就可以用软化后的手抓饼包仙豆糕了。
平底锅刷油,把包好的仙豆糕一个个放到锅里。
小火慢煎,一直煎到四面金黄后出锅。万能的手抓饼加大了我的成功系数,一次就搞得表皮酥脆金黄。用手撕开,糯米还会拉丝。
往年我过元宵节,都是和朋友一起逛商场吃饭。要么就是去北京的几处庙会逛逛,体验传统风情。元宵节出门热闹这件事,也是古代留下的习俗。
古时元宵节的习俗很多,闹花灯、猜灯谜、高跷舞狮、送孩儿灯、走百病...人们聚集在一起,都是为了这一整年的安康祈福。
尽管今年不能逛花灯走庙会了,但乖乖宅在家里,也是用实际行动积攒这一整年的安康。
2020的元宵节,别出门,在家吃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