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我的十月最佳,很难平静地说给你听

2017-11-01  本文已影响400人  Sir电影

这样的老师盯着你,你怕吗?

是不是瞬间回到学生时代?

她叫达玛丽。

外表和善、威严,热心教学工作,课里课外都“关心”学生,却是学生们的噩梦。

新学期第一天,新班主任,达玛丽老师正在点名。

她手里拿着的,不是花名册,而是一个黑色的小本本。

教室里很安静,能听到她时不时,往上面记几笔的声音——

小凯?

到。

你父母做什么的?

我妈妈是店员,爸爸是木工。

能帮我们修东西咯?

唰唰唰。

很快大家便知道规矩了。

小毕?

我爸爸开出租车,我爸说如果你要搭便车可以找他。

帮我谢谢你爸爸。

唰唰唰,很欢快的声音。

……

终于到她了,一个有些紧张的小姑娘。

“古丹卡?”

“爸爸在机场工作,是机场会计。”

“会计。”

达玛丽老师嘴里重复着,若有所思地记上本子,唰唰唰。

她离学生很近,甚至能感到她嘴里呼出的热气。那个黑皮本子,磨坏了一个角,露出一些浅色的皮质,看上去还挺高级。


名继续点。

你陆续会听到,有的学生爸妈是法官、医生或在政府当差,他们一脸热切,巴不得快点被点名;另一些同学家里打小工、摆菜摊,就显得不很自在。

这个新老师,为什么要记下爸爸妈妈的职业?

——这是Sir今天要说的一部新片的片头:

《老师有问题》(又名《女教师》)。

这老师的确“有问题”,因为她上课忙,下课更忙。

达玛丽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是——

“丈夫过世以后,我一个女人单独过日子真辛苦。”

辛苦?怎么办?

达玛丽老师翻开那个黑色的小本本,挨个打电话。


跟自己学生的家长,见什么外呢?

你瞧,电话都是半夜打的——

“乌先生,我家洗衣机不转了。”

“哈先生,请帮我送面和炸肉排过来。还要牛奶,跟一些大骨。”

……

于是。

孩子上门,扫地、洗碗、送日用品;

家长们上门,修洗衣机、台灯、电话线。


甚至还有老师小小暗恋的一位男家长,也被专门点名过来,陪她“谈个心”。

别有意见,你得让老师高兴。

因为老师满意了,才会透露给你一些关键信息:

“请海伦看第5课第3题的动名词。”

你来,我往,都是明白人。

家长、学校,大家都说——

达玛丽老师真厉害,当班主任才多久,那些成绩老不好的同学,个个都变优等生了。

当真是这样?

教书育人,原来这么简单?

家长们为什么甘愿像供奉老妈一样,供奉老师?

先说说故事背景:

1983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处于一个特殊时期。除了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人,大家几乎都很穷,穷人的后代要想过好日子,只有华山一条路——

靠文凭,改变命运。

文凭,就是孩子的命,家长的七寸。

既然七寸被捏住了,那家境好的还简单,把法国好酒、上等牛肉、珍贵药物……统统往老师家里送。

家境不好的,没钱也捧个人场——

哈亚兰没妈妈,爸爸是残障人士,社会不给分配工作。她的老父亲说,“班导老师,我可以替你去排队,反正我身残。”

为了女儿,这位父亲每周四清晨,一准第一个出现在购买日用品的队伍里。

但也不见得,老师提出的要求都好办哦……

老师的姊姊嫁到了前苏联,她想寄去一块故乡的蛋糕。

寄蛋糕,多简单的事儿啊?

不,当时政治环境敏感,捷克人联系前苏联,那可是政治罪。

这个可能会犯罪的“重任”,便落到了古丹卡在机场工作的父亲身上。

为了女儿,这个老实的父亲在机乘通道,守了整整一个上午——

其实,他只是个管账簿的小会计,和空乘人员一个也说不上话。更别提,拜托别人犯法了。


忙没帮上,老师不开心了,女儿的下场就惨了。

她有点你上台吗?(摇头)

你有举手吗?(点头)


如果还有家长,敢强硬地表示不配合……

那不理你是轻的,达玛丽老师一爆起来,整你没商量。

你以为你和你爸可以羞辱我吗?

你这个该死的小混账东西


这么“恩威并施”,时间长了,肯定会出事。

《老师有问题》双线叙事,一边是老师和家长礼尚往来,另一边,是一场密谋弹劾女老师的家长会。

主持家长会的,是校长:

“只要你们联名签字,便能将达玛丽老师请出学校。”

四只手举起来。

校长看人数有点少,又说,“达玛丽老师的课堂成绩,在升学考中是不作数的。”

连校长都这么保证,可愿意投诉的家长,还是只有这四位。

家长怎么了?

到底是老师有问题,还是家长也怪?

人们老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人父母的,可能是天底下最怪的人——

如果吃螃蟹,他们总把“不爱吃的”的蟹黄给孩子剥好,自己啃蟹脚。

他们守在高考考场外,暴晒一天,满脸通红却还说“一点不热”。

……

吃亏这件事,他们做起来,总是津津有味的。

他们不弹劾达玛丽老师,也许是他们知道,在学校除了成绩,老师还能影响孩子各个方面……

在一个班集体中,一个孩子的命运,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

在幼小人格正在成形的小学低年级,尤其如此。

老师的态度,就是整个班集体对你的态度。

(而且老师都不需要做多大的动作,只需要表个态就行了。)

由于爸妈很给力,所以原来的差等生海伦,成功逆袭了。

当她被达玛丽老师用爱的指头锁定时,其他同学会有多羡慕?

你感受一下。

斯洛伐克民族起义是几年的事?

1944年。

是的。


爸妈不给力呢?

同样的一根手指头,会充满权威地戳到古丹卡脸上。(对,就是那个前面寄不好蛋糕的父亲的女儿。)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老师很肯定地说:

你不是读书的料!

但如果你更努力呢?

呵呵,老师就不给你机会,你有什么办法?

我不能一直点你(回答问题),你浪费太多机会


别以为,在学校也可以“走自己的路,让老师说去”。

老师一句批评,是有连锁反应的——

课堂上,学生之间贴标签。

课余时间,打个饭都被蔑视。

甚至,还有来自家长的鄙视……

很多人说,自尊心是被原生家庭摧毁/培养的——

那原生班级呢?

在那里,班主任怎么评价你,可胜过了任何官方盖章、认可的证书。

她轻视谁,谁就是该被轻视的;

她宠爱谁,谁就是班上的焦点。

自信的小孩越自信,自卑的呢越自卑。

小学到中学,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难怪家长不敢反抗。

或者说——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区别对待。

但又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那样”区别对待。

哪样?

今年8月,很多人朋友圈刷屏了一篇小学生作文——

《老师我想对您说》。

吕梁市离石区一名念四年级的小学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讨厌自己:

老师,我真的不知道我那(哪)个方面做得令您不满意……一年级开学的第5天,您从讲台上把我的本子扔在了我脸上。

每次回答问题,我都积极举手,可是一次次地失望,我再也不想把手举起了……

写信的吕梁小学生、片中的小姑娘古丹卡,或许还有已经长大的你,可能都曾经历过——

老师不喜欢你,于是你被区别对待了。

信继续写:

被您打了20下,中午回家我不想吃饭,更不想上学……妈妈下午硬把我送去了学校,她面对与您的沟通,却一字没提您打我的事,她只说不知道孩子怎么了,不吃饭也不上学,是不是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这位母亲当真不知道?她只是选择不说破吧?

说破了,孩子更受罪。

不说破,还可以弥补,继续尽些“心意”——

妈妈说,再这样打骂下去可不行

让我跟您去写作业

你享受了外公外婆都没有的待遇

逢年过节,无论什么节日,钱物、礼物、食物,都一一送上……

这不就像电影里说的:

真是恶梦一场,大家都这么害怕

你们真的活该,这么爱服侍那贱人

她说跳,你们就跳


既然有老师单方面“作”,家长心甘情愿吃亏的。

也就有,为了孩子,父母们主动做大戏的。

Sir随便找了一下——

这是国内某幼儿园家长群。

开学典礼那天,家长们争相献上千字赞歌:

这是国内某小学家长群。

A妈妈主动提议,家长报名帮班主任老师值日,打扫教室卫生。

无师自通的,家长纷纷养成了追捧老师的习惯,就看老师给不给你那个机会。

只是朋友圈和微信,让这种追捧更直观了。

当然,尊师重道优良传统,本来没什么不对。

但如果遇到了贪婪的达玛丽老师,我们还可以继续尊师重道吗?

这种无原则的“尊师重道”,难道不是在助长腐败?

就算不说大国风气,只说小家——

身为家长,你的忍让和妥协,你颠倒黑白的行为,看在孩子眼里,又是一种什么教育?

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儿子被别人抄试卷,连带记了大过。

他忍不了这种不公,跑去教务处大声斥责老师,“我把小孩交给你,是要教他成为光明正大的人。”

回家路上,父子谈心:

如果一个人还为他没有犯过的错误

去道歉、去讨好的话

那这种人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啊?

读那么多书

就是要在其中找出一个以后做人做事的道理

不,这真不是漂亮话。

不管你为孩子花多少钱,找什么名师,考什么高分……

家长、成年人的以身作则,一定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

今天的家长们,究竟能不能意识到:

你的容忍与讨好,是在向孩子传递什么危险信息?

你看——

小姑娘古丹卡看到,老师面前的父亲,总是恭顺地低下头颅。

然后,她开始对正直绝望,对学习绝望。


吕梁小学生的信里,为妈妈写了这么一句——

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不公平

我常常在想,假如我的妈妈是老师,我也会像您的女儿一样享受童年的快乐

看得出,他对学校失望,甚至也对世界失望。

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

在他眼里,你和世界一样大。

可你都被压歪了,孩子还怎么能直起来。

Sir写这一篇,当然不是为了黑老师。

老师是很伟大的,教书育人,对下一代的塑造至关重要。

传道受业解惑,中国人明白老师的奉献,但也正因为此,会默许个别老师的越线。

从小到大,Sir有很多位敬爱的老师。一晃好多年,Sir眼看着她们从青春充满干劲的样子,变成了如今满头银发的慈爱样子。

但也的确有那么极少数,势利眼的,以权谋私的,达玛丽型老师(长大后,Sir再也没回去看过他们)。

孩子的眼里,是黑白分明的。

放心,遇到好老师,他会更爱学习;可遇到“怪老师”,他们在抗拒老师的同时,顺带还会抗拒老师带来的知识。

小时候我们愤怒,又无处申诉,不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乖乖妥协。

但现在,已经或即将成为父母的一代人,可能早就忘记当年的愤怒了吧?

你可能会说,还愤怒什么呢,Sir你太理想化。不公比比皆是,又不是一朝一夕,在我们想改变世界之前,总是先被世界改变。

不,说到改变。

我们国家这几年,何尝不被反腐大潮改变着?从根上抓腐败,就是为了对付那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不公”。

也许短几年,我们的教育体系还会看重成绩,我们的家长还会哄着一些怪老师,我们仍然会习惯性忽视这种课堂的“小腐败”……

那么,在你面临不公的时候,想一想小时候的你。

无论你做出了什么成年人看来成熟的、周全的决定。

别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对这个世界失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电影首发站有下载

编辑助理:日以继夜的四百击、请叫我的全名达闻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