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78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364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注解:
下利当然不可攻表,如果攻了表发了汗,损伤了津液阳气,胃就更虚了,不运化了,便会发生胀满。
原文:
365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注解;
凭脉论病,不合《伤寒论》惯例,疑为后人所加。
原文:
366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注解:
下利的病人发生面赤,身有微热,然后汗出而解了,这好理解,病从表解了,自然就不下利了。解后“病人必微厥”,是因为又利又汗后病人津血虚,发生了轻微的厥证。这时津血虚于下,面有“戴阳”,戴阳是虚阳浮于头部的意思。
原文:
367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注解:
下利的病人,如果发生脉数口渴,有可能是胃气复了,阳气回来了,那就会自愈。如果没有自愈,说明是转为热证了,那就会下脓血。
原文:
368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注解:
下利至津血虚极而脉绝,手足厥冷,这是死症。如果“晬时”,也就是一个对时,即二十四小时,病人的脉回来了,手足也温了,病人就能活过来。如果脉没回来,病人就会死。
原文:
369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注解:
里热下利,一日十几次,脉还是很实的情况有没有?当然有,很多见,说明热没下干净。所以这里的前提应该是下利以至津血大虚后,这时候脉还是实的,那就是邪气仍盛,这种情况是死症。这个脉实,是否沉取依然实?不会,津血虚的脉,沉取一定是虚的。所以这个实不大可能沉取也实,也有可能是类似于硬脉的“实”,这种脉说明血竭而邪盛。
原文:
370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注解:
虚寒下利,同时发热,汗出后发生厥逆,这时候要用通脉四逆汤。这里所体现的是三阴合病治从太阴的原则。
原文:
371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 二两 黄柏 三两 黄连 三两 秦皮 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注解:
下重就是想拉却拉不出来,肛门感觉重坠。这个方子的四味药都是根或皮类的苦寒药,所以擅长走下焦。秦皮兼有收敛的作用,白头翁兼有化癥祛瘀的作用。从组方来看,适合并不急迫的热利和缠绵不愈的痢疾,久痢之人必气血有亏,不宜用承气类的攻破药,这个方子解热毒而不攻下,正好合用。当然,临证的时候还是要灵活的运用,如果热结重还是要合大黄,有血症可合阿胶。
原文:
372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注解:
我们说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三阴合病治从太阴,三阳病的表里合病先表后里。这里有表里合病,却要先温里,后攻表,说明是阴病。阴病的表里合病亦是先里后表,治从太阴的。
原文:
373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374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375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注解:
前两条都是阳明里热的下利。白头翁汤方证只是肠中有热,并无实热;承气汤的方证是有燥屎,也就是有实热。言其鉴别。
“下利后”,说明下利已经好了,肠道的热解了,却更“烦”了。里有热结是会烦的,这里说按心下是濡软的,说明没有结滞,那就是虚烦。烦属上焦,上焦虚烦,用栀子豉汤。
以上三条同样是有里热,根据热的位置和虚实的不同,方子也是不同的。《伤寒论》就是这样简单清晰。
原文:
376 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注解:
呕家如果呕痈脓的话,不是强行止呕,应该顺势而为,让人体把脓排干净,自然就不呕了。这个和热利的原理一样,热利应该用大黄下热,热尽则泻止,不能强行止泻留邪以误病。
原文:
377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注解:
脉弱是阴病,阴病有呕,小便又频数,会加重津液的损耗,这是很危险的。这时候发生微热,很可能是虚阳浮越的热,怎么确定呢?如果再有厥逆就可见是因虚极而来的外越之阳,无根之火了,这就很难治了。当用四逆汤速温阳建中。
原文:
378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注解:
这里重复出现这一条,是为了鉴别。可参看吴茱萸汤条文。
原文:
379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
此条不太准确,呕而发热也有可能是太阳病。心烦喜呕才是柴胡四证之一。心烦说明有上热,呕是胃弱,胃弱而上下表里不交通才是柴胡汤的实质。
原文:
380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以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注解:
大吐,大下,已经极虚了,这时候陷入阴病不会有汗了。如果这时候病人出大汗了,这是阳气外越,脱阳了,这时候如果给病人饮水,会呕吐出来,这是因为胃里头虚冷了,连水都不受纳了。
原文:
381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注解:
哕而腹满,原因有虚有实,有寒有热,要全面地看问题,辨脉证,看问题出在哪,随证治之,治病以当下的证为依据便可,解决了病就好了。厥阴病的最后一条又强调了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
如果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论》,建议参考胡希恕,刘希彦版本《伤寒论》,必会受益匪浅!
人人都可以成中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