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

说心经(四)

2018-12-26  本文已影响76人  習儒斋

文/太哥

无证不可意解!!!

徒造口业。

我,自以为是地说心经,说到第三回,发到“善传天下”的群落之时,一位“谦德”先生给我当头棒喝。

他,或许是对的。“证”,的确是最关键的修习成果。“无证”,则可不得胡言乱语。

“证”,究竟是什么?

《心经》里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证”应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境界,佛的境界。

证,作为佛教用语。取参悟,修行得道 的意思。

证,译英语realize或come to understand。

每个人都会成佛。

每个人都可参悟。

每个人都是行走在修行得道的成佛路上。

人是未来佛。

我的说心经是否能成佛?成不了佛,也是走在成佛的路上的人。

但是,我被当头棒喝时,心里吃了一惊。就回复一句:

亦复如是!

这个是引用《心经》里的话。

这个也是棒喝。

此句源自《心经》的原文为: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我想,自己说心经,本来就算是参悟五蕴皆空!佛若在天看,看我说心经,知道我的五蕴炽热。佛让会说,全当散热。

然而,面对“谦德”先生的一喝,我却作答:亦复如是。

岂不指责人呢?罪过罪过!他又留言:

那就合掌令欢喜……

这就是般若,就是般若波罗蜜多!

感谢先生的慈悲!

心经,我还要抄下去。

心经,我还要说下去。

上回说到"亦复如是"。接下来,还是佛教导舍利子的话。先抄写到这里: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聲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薩埵。

这段心经里面的“不”和“无”,值得思考。这段心经很难理解!

是诸法空相。

前一回讲过的五蕴皆空,又该怎么空?色空,受空,想空,行空,识空。

这样的种种空相,构成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原是不生不灭的,不垢不净的,不增不减的。

那么,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空相的真实性么?这是奇妙世界的真相么?

当我们能够把握住世界的空性的真相,才能够对五蕴皆空,做出最真实的参证。

所以,在空性中无法寻找五蕴,无法寻找色受想行识。因为空性中没有这些我们所能获得的色受想行识,甚至连获得五蕴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没有,没有眼光,没有思想,没意识,没有不明白的,没有不会不明白的,没有苦集灭道。没有智慧,也没有获得什么。正是因为无所获得的缘故,成就了菩提萨埵的境界!

前一回,说空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一回,说色受想行识就是空。佛法的精妙就在于无所得才会有境界!

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都以有所得而满足而自豪而快乐,同时也会获得缺憾与失意与苦闷。究竟怎么办?就在于“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这一回就说到这里。佛经里有许多专有词汇不好解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感,更让人想体验其真正的意义。

那么,何谓苦集灭道?下回再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