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上班这点事儿谈写作

学会这几招,让你的谈吐有深度。

2017-03-14  本文已影响388人  敏达
敏达老师

01

昨天的文章《想玩儿游戏,但又不想遵守规则该怎么办?》又被编辑推到首页了,跟刚开始写作时上首页时的兴奋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在于心态的转变,像在原来,为了上首页,为了被点赞我会揣摩读者的心思,然后提笔再写。而现在我只是向外输出个人的观点而已,写完,投稿,然后就不去管它了(这样对于要获得阅读量的写作者来说不一定正确)。如果你对我比较熟悉你会发现近期的几篇文章都上了首页,尽管阅读量也不算大,但对作者来说毕竟也是一种鼓励。

02

今天一不小心就写了两个材料,一个是工作上的,一个是自己的,前者的规格相当不低,尽管领导还比较满意,可是我在自我反思时还是觉得自己的政策水平不够,遣词造句没能完全符合正式文章的严谨文风。

写作这件事情是相通的,如果你的本职工作中经常写公文,那么你的文笔肯定不会差,语言的背后是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反映。

如果你的工作经常需要你说,那么你的写作能力也一定不会太差,因为说和写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背后仍然是思维。

最近我回答了一位网友的题问: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说话有深度?

我的回答是:要想说话有深度,先得让你的思考有深度,语言是思维的反映。同理,要想说话层次清晰,一定要思路清晰,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混乱,那么说出来的东西必定混乱。在这里分享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公共关系十大杰出人物——秦启文教授曾经对我提出的要求——精读三本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形式逻辑》。哇塞,当时还是初学者的我看这些书真是要命,特别是《形式逻辑》,看着就头疼啊,但是,对于一个语言表达者来说这就如练武功要先蹲马步一样,得先练好基本功。

这个问题还让我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总是喜欢义正言辞地指导他人?

看看我在职场前期喜欢看的书和电视节目就能知道原因了:

03

说和写都是分享的途径。既然喜欢分享就不要太在意报酬、阅读量,因为分享让我们快乐。既然喜欢分享那么就练习说和写的本领,他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能说会道这个评价是表达能力的最高评价,让我们一起努力。

既然喜欢分享,那为什么不追求更大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看见你,进而影响更多的人?所以我会坚持写作,坚持讲课,坚持做职业咨询。回想这几个月的时间,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我自己,自媒体的平台让我接触到了更大的世界,在虚拟世界相遇,在现实世界与更多优秀的人产生交集,写作帮助我沉淀思维,回答读者的留言评论让我更加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讲课培训让我锤炼语言,力争更清楚、更有趣的表达,做职业咨询让我必须拥有更良好的状态,毕竟咨询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活儿。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做了过去很多年一直想做的事情,在自我实现的层次上我是满意的。坤龙老师说,我们遇到了一个自媒体兴起的好时代,它比其他活儿好多了,我跟曾经不理解我的人说,要是这个机遇我们都抓不住的话,那不知道又要等多少年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