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

买房,你到底为得到什么?

2020-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Kaithiel

因为通胀,货币/包子的比值在变小。

持有货币,能买到的包子越来越少。

反过来,持有包子,能买到的货币越来越多。

1、钱也是商品

同志们,因为通胀,我们就必须在脑中,植入一条非常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

钱,无外乎也是一种商品。

即使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接触到的人情世故,都把钱放在了神圣的位置上。

这些都严重影响我们的认知,影响我们的做事方式。要记住,钱,无外乎是一种商品。

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钱除了用来交换,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实用功能了。

所以当同样数量的钱能换来的物品越来越少的时候,越早交换,损失就越小。

对于忠厚笃实、勤奋诚恳的中国百姓来说,家中有余粮,睡觉才踏实。枕头下不封着一沓毛票,是连年都过不好的。

那么作为储蓄,我们既然抛弃了持有纸币,就是因为不看好纸币的未来预期。把辛辛苦苦积攒的全部身家都换掉,什么都可以不考虑,但唯一要考虑的就是不能赔

所以,储蓄品在以rmb计价时,增值的速度至少低于通胀的速度。

我们知道,一个物品的价格是由市场的供需条件决定的。供大于求,价格越来越低。供小于求,价格则越来越高。

所以我们必须要寻找供应尽可能小的东西作为储蓄。供应少不代表限量。有人认为买限量版奢侈品升值,1万元买入,两年后翻倍卖出,或者是限量版的球鞋。确实,有人能这样赚到一些钱,但是这不是值得你长期持有的物品。

因为这些东西的未来供应是不确定的,如果明年有一天CHANEL会批量生产你囤积的限量版包包呢?供应关系是完全掌握在CHANEL手中的。你完全不了解未来价格的走向,做的就是投机而不是投资。

这种把全部身家都压上的赌博坚决不做,我们唯一要保证的就是不能赔

除此之外,作为储蓄品,还必须满足以下几个特点:

耐久。如果把全部身家都换成粮食?生活用品?衣服?不现实。时间一长,所有东西都会变质,不出几年就毫无价值。显然,作为储蓄是不划算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根本没有地方储存。

变现能力。我们要做的是储蓄而不是收藏,必须要考虑它变现的能力。如果这个东西只有一半喜欢,而另一半人却兴味索然,那这个东西面对的市场就是小众的。这意味着它的价值并不是稳定的,很有可能你买完十年后,发现人们不再感冒了。比如名人字画、邮票古玩、红木家具,即使它的价格不菲,但年轻人喜欢的很少,未来的市场会逐渐萎缩。当你想要用钱时,你需要去寻找特定的卖家,相比较大众需求品,变现的时间也会更长。所以无论是价值还是时间,变现能力不足的东西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里。

由此看来,可被我们作为储蓄的东西是少之又少。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参考银行抵押物的种类。当你想去银行贷款,进银行被问的第一句就是有房有车吗?虽然目前沈阳开展个人消费贷业务的银行非常之少,但可见能被银行认可为个人财富,并接受抵押的只有房子和车子。

但是车子的耐久度并不高,车企研发能力的进步,会逐步压低汽车的价格。保存车子在长时间来看是没有意义的。即使是那些经典的车型,在很多年后也有人追捧,那是因为小众的追随收藏,和古玩一样没有足够的变现能力。

综上所述,房子是唯一我们可以作为储蓄,具有折旧缓慢,价值恒定,供应稀少的标的了。

有人说,房子每年都在盖,到处都在开工,供应也是无限的。

亲,我们从来都认为,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值得投资的。你看到开发商花里胡哨的广告,相信了ZF的大手笔规划,跑到全运、会展甚至是沈抚新城买房,周围大把大把的空地,随时都能拔地而起若干个规模型小区,怎么可能会等来赚钱的那天呢?

2、删繁就简

人们在谈论房子时,总喜欢扯上好几百个数据指标。

尤其是本身干地产这行的,年底给大老板汇报第二年的市场情况时,总是喜欢列举PPI、CPI、行业融资情况、城市固定投资比例、价格供求变化巴拉巴拉一万个数据指标,最后得出结论,房价面临上涨压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近两年还流行冠以“地产生存之道”之类抓眼球的报告主题。一个报告下来少则一个钟头,年近花甲的大老板早已听的昏昏欲睡。

其实在我看来,根本无需那么复杂,区域级别的领导在听此类汇报时,思考的问题只有两个:

今年的任务完成的好吗?好,和集团申请进一步拿地投资。

员工对明年报喜还是报忧?该听员工表表决心了。

只有当业绩完成不好的区域公司,才需要员工写又臭又长的报告来讲述市场不作美和自己的苦劳。

同样的道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思考的问题只有两个:

货币会停止通胀吗?

你有更好的储蓄通道吗?

如果两个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抓紧去看房吧。

通货膨胀,买房储蓄。

事情的本质,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3、对于通货膨胀的误解

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是划等号的。货币贬值,意味着同样的钱能买到的包子更少了。

我们在钱毛了,通货膨胀中说过,并不是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不友好的,大多数时候,通货膨胀意味着科技的发展,商贸的繁荣,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如果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的话,社会发展越高效,通货膨胀的规模就会越大。

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会得利于整体发展的正收益。虽然货币在贬值,但每一个个体的单位劳动所得,也在因为货币的贬值而不断提高,即使工资的增长会稍滞后于物价的上涨。

所以,如果把时间拉长看,现在一个大学生能拿到的月薪,虽然比十年前多得多,但是如果工资用包子来结算的话,两者每个月能挣到的包子数量却是差不多的。

两者在社会整体的购买力层级是一样的。

货币贬值,工资提高,两者抵消。

天平的两端本是平衡的,直到ZF在一端加上货币超发这一砝码,打破了这个态势,百姓的财富才从口袋中倾斜洒出。但究其原因,终究是后加入的砝码导致的。

特意啰嗦,是想说,买房赚钱并不是ZF、媒体抨击的可耻。

明明勤劳谨慎又有智慧,很光荣的。

2020.1.16

对于文中的观点,欢迎质疑,希望探讨。

一个人的认知总是有限的,多个人思维的碰撞会延展每个人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希望能够结识更多热爱讨论房产的朋友,分享成长。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房患未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