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筹

谁的青春不迷茫?

2016-03-04  本文已影响36人  余思瀚

谁的青春不迷茫?

(来信文字经过处理,大意不变,稍作修改)

来信

瀚哥:

有机会听了一次你的讲座,有认同,但更多的是迷茫。认同你说的,应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头脑,可是有时候,思考是一件很让人的费解的事。不思考,便会随波逐流;思考,又无从下手。我一直想做一个有想法、有头脑的人,可是又总觉力不从心。每天碌碌无为,感觉没有价值,但又不知道怎么突破。最苦恼的是不知道现在最该做什么,考研?考证?考公务员?……每天很空虚,很焦虑,害怕毕业的那一天随时会到……

回复

茜:

首先你要知道,你现在的心情和状态不是你一个人独有的,而是很多人都有,甚至是绝大多数人。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当时是多么希望有一个“过来人”帮我详细、具体地描绘一下我可能的未来,让我心里的石头可以落地,可以给我一个有安全感的预期。

后来我发现,根本不可能。就像我现在,也不可能给你那种安全感一样,更不可能拿一个明确的答案放在你面前,抹去你心中所有的不安。

在你这个阶段,未来,就几乎等于未知。(未来=未知

可是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你知道吗?

在我这个年龄上下,如果未来=已知,那是一件多么无聊、无趣,甚至是有点可悲的事。

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如果可以一眼望得到自己六十岁以后的生活,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可怜、可悲,或者叫失败。

而我,就不甘于这样的生活,也正在极力把自己的未来,弄得不等于已知。未知,就代表无限可能;拥有更多的可能,就是一种幸运。

你现在就拥有无限的可能。

所以,你的焦虑并不是来源于未知,而是来源于“落差”。

我的未来会不会变得比现在更差?

会不会比别人,最起码是身边的很多人更差?

这种对于“落差”的担忧,就是你不安的真正原因。

比如失业,比如就业与期望值相去甚远等等。

基于这样的担忧,你恨不得把自己变成最急功近利的人,用简单的行动或努力,就可以把模糊的未来变得清晰。考研?考证?考公务员?……到底哪个最实用?最见效?

心情可以理解,但却有害。

我给你三点建议。

第一、要行动,不要犹豫。

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大学同学酷爱学习和钻研英语,买了很多种英语学习的教材,包括逆向英语、疯狂英语、洋话连篇、新概念英语等等近十种,而且都非常认真学完。有一天我问他,你觉得哪种英语学习方法最好?他说,其实都差不多,关键是“学”,而不是“挑”。后来我的这位同学成为了某英语培训机构总部的高级讲师,而他所学的专业和英语根本不沾边。

条条道路通罗马,关键是你在前进的路上没有停下,而不是一直在犹豫选择哪条捷径。

第二、要耕种,不要急着收获。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最简单的道理却被很多人遗忘。

你的努力和付出是不会白白浪费的。只要你确信现在做的不是无聊、无趣,甚至违法违德的事,而是有益、有用的事,那么你肯定会得到回报。你只负责精彩,上天自有安排。当你满身果实的时候,难道还怕饿了肚子?满腹经纶,一身武艺的时候,还怕找不到工作?哪怕是仅练就了一技之长,还怕没有立足之地?

所以,要紧记,现在还不是收获的季节,去做该做的事。

第三、要思考,不要盲从。

考研热、考证热、考公务员热等等,的确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需求。而且在某一时段,这种社会需求化身为一种“门槛”或“硬杠杠”的时候,你必须去适应,去拿下。但是,不要忘记,这些条件背后的实质,是你“能够胜任某项工作”,而不是一纸文凭、证件和成绩单。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学霸,甚至是状元之类的人,在事业发展的路上表现平平,而一些看似学渣的人却飞黄腾达。

马云参加了三次高考,也仅考上杭州师范学院,可是哪个高考状元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呢?

所以,去丰富你的知识、阅历,用好使的大脑做出分辨、抉择和解读,而不要局限于或盲从于考这个哪个。社会很现实,即便你是博士后,如果不胜任,也会很快被淘汰。很多人认为拿了司法考试证就可以做好律师,拿了会计证就可以当好会计,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它们也仅是一个“门槛”或“硬杠杠”而已。

迷茫,有时并非坏事。迷茫,人们才会寻找出路。安逸,也许更潜藏危机。

大脑不要停,双手双脚也不要停,出路就在眼前,难道你还没有看到吗?

最后,还是不得不抱歉地说,很具体的意见无法给你。具体考什么、做什么,要结合你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志向,甚至是家人的因素等等综合考虑,甚至包括一些运气、机遇。

但是,不变的是,

你要勇敢去做,大胆去想;

要用心,还要坚持;

要积极准备,还要学会等待。

希望对你有一点帮助,一点点足矣。

谢谢来信!


微信公众号“思筹”,无限接近世界和心底的真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