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散文简书就是个圈

滔滔不绝背后是渴望认同的焦虑

2018-12-01  本文已影响35人  738f7af6ec70

01 滔滔不绝的理哥

今天下午同事约了一个多年深耕出版行业现在转行教育的朋友一起谈事情,姑且叫他“理哥”。理哥和我同事在几年前认识并聊过几次,与我并不相识。初次照面,理哥的眼神有些固执和焦虑,双眉微微的锁着,脸庞有坚毅和被现实磋磨的挣扎。

理哥先是说起之前的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想法,并提到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个创业的朋友。这个朋友之后便停掉了之前的创业方向,转而一心去实现理哥的想法,并将公司从北京搬到了广州,因为广州的民办幼儿园更多。但他并没有找理哥一起合伙。产品做出来之后,理哥知道了之后,还给对方提出了一些意见,对方表示正在找人实现。为什么不找我一起合作呢?理哥觉得很无奈,便不再联系。

在谈话的过程中,他屡次点到了这件事情。能从中听到他的被伤害,觉得想法被剽窃。他也直白地提醒我们,不要在和他探讨完相关的方案之后,转而找其他人继续探讨或者合作。理哥害怕被别人利用并中途甩开。姑且不论他这种观感是否完全正确,毕竟一个想法如果不去实现就永远只是个想法。从想法到产品,要克服重重的障碍才可能会有一丝成功的可能性。这个世界永远不缺想法,缺得是有想法还能迈开步去实现,并努力坚持和修正的人。

理哥这次带来了一个宏大的理想化家园共育方案。他滔滔不绝地为我们描述了方案的场景,包括从优质作者和内容到家长、儿童和幼儿园。却没有提到幼儿园和家长为什么要为他的方案买单。诚然,理哥谈到了当下家庭教育面临的很多问题,甚至是比较痛的痛点。但在方案中,并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幼儿园和家长来支持他的方案。我们几次插话进去,强调需要为园方或者家长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而不是沉醉在自我想象的世界里(后面这句话当然不可能当面说出去)。

理哥每次也都试着给我们解释,但似乎回答又总不在点上,虽然他自认为已经回答了。他的话里有很多主观的看法,并对其他比大的教育机构创始人公开发表的教育观点嗤之以鼻。仿佛只有他自己才真正了然教育的本质,因为他就教育做过深入的思考,家里面也有小孩子做样本分析。我对他的多数看法是认同的,但是对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不认同。实际上,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为自己的需求就是别人的需求。

在告别之前,理哥继续我做了一番长篇大论,全然不顾我们已然有“送客”之心。

02 渴望认同的焦虑

理哥在谈话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我们只是见缝插针式地偶尔插话。即使这样,也仍然可能在半中央被理哥打断。理哥的眼神是坚定的,即使面对我们的质疑和询问,依然可以滔滔不绝地叙述自己的想法。这点真的难能可贵。姑且不论理哥谈话的方式问题,在他滔滔不绝的背后其实有一种深深的焦虑:渴望被认同的焦虑。

当一个人急于证明自己想法,必然会时时打断别人,并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因为根本就没有心思好好听懂别人话语的意思。我曾经和爱人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被怒怼抢她的话了。一个人的话,半途被截胡了的感觉其实是很难受的。思绪被打断,还可能被他人引导别处,再往回拉的时候就比较难了。何况,每个人都希望畅所欲言,不把一句话说完心里面也是很别扭的。至于我为什么会抢她的话,只是因为我急于反驳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期让对方能够认同自己罢了。这背后的道理是一致的,就是我们都焦躁地渴望被他人认同。

理哥是今年3月份出来开始琢磨创业的。朋友的“背叛”似乎也让他变得非常谨慎,以至于也会影响他一部分心态。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才可能为自己打开更多的窗户;反之,会失掉很多来自不易的机会。我猜他离职创业做教育,多半是怀揣着梦想而来,所以更容易陷入理想化的境地。也正因为第一次创业,更加希望想法被他人认同,以降低自己创业的焦虑。

在教育行业时间越长,就越发觉得教育行业其实是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很多教育行业的初创公司,都是因为家里有了适龄小孩,但又对现行教育产品不满意的父母们创办的。他们怀揣着梦想,誓要改变不合理的教育现状。他们有温度、有情怀、有真爱,唯有有爱的人才可以做出好的教育产品。

今天遇到的理哥,虽然口若悬河般的让人不是那么舒服,但更让我看到了后面的焦虑、还有情怀。这些有情怀的人,是未来教育的希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